运动与饮食控制系列
健康提示:坚果类及脂类食物在控制血糖中的作用(二十)
对于有胰岛素阻抗的人群来说,控制高脂饮食是非常重要的,高脂饮食与含碳水食物或者是与摄入过多的蛋白饮食都是对立的,其原因是可以消耗一定量的胰岛素,而后助血糖升高,特别注意的是应用于生酮饮食或者坚果类饮食中,是用来替代含碳水类饮食的,有助于恢复胰岛细胞分泌的,重点是替代;
糖尿病就是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存在胰岛素抵抗,1型糖尿病是自身胰岛不能产生胰岛素了,只能靠外援,而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生病了,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拒绝工作,导致供应满足不了机体需要了。
当我们的机体出现了胰岛素阻抗以后,胰岛只能分泌这么多胰岛素,只能处理这么多的血糖,
如果我们还继续摄入高脂食物时,就会引发胰岛长期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就会出现问题了,所以临床医生很反对糖尿病患者摄入的脂肪过多,尤其是碳水和脂肪类食物混吃效果最差,两类食物择一而吃为好,因为吃进的脂肪消耗胰岛素的时间比较长,机体需要胰岛素缓慢的将吃进的脂肪转换成甘油三酯并储存起来,那么由于机体胰岛素本来就不足,这样一来血糖不能存成糖原的话,血糖就高啦,但是对有胰岛素阻抗的严重者,如果应用生酮饮食时,切记无需加任何碳水食物;
一般认为坚果类食物的脂肪含量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其实,坚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这些物质具有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功效。
《循环研究》于2019年2月在线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基于对16000多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查而得出一个结论:每天食用坚果可能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多个研究有类似的结论。
所以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坚果的,不过毕竟富含脂肪,吃的话一定不要过量,而且要计算在一日的总热量中,控制好全天的总热量。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提倡糖尿病人每天吃点坚果,为什么呢?
坚果是脂肪含量较高的一种食物,但这些脂肪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与引起高血脂的饱和脂肪酸截然相反,两者是竞争关系,适量地吃是有助于降低血脂的。
而胰岛素降了有促进血糖利用降低血糖的作用外,还参与脂肪的转换与贮存。当血脂降低而不过剩时,所需要的胰岛素减少,确保更多的胰岛素参与对血糖的调节,血糖自然就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此外,坚果中还含有大量的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者是维持与增强胰岛细胞
分泌功能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每天夜间是胰岛细胞休整的时间,所以每天晚餐吃点坚果非常有利于满足机体的这种需要,也有利于对空腹血糖的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晚餐吃点坚果虽然有好处,但不宜多吃,毕竟坚果属于高热量食物,吃多了容易引起全天热量摄入过多,应以30-50克为宜,而且应当放在晚餐中吃,可以替代碳水食物或是肉类食物的替代品。
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整个晚上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改善,空腹血糖更容易得到控制,而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准线,餐后血糖也会随之下降,全天血糖整体水平下降了,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也会变的更加容易。
通过以上措施,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会通过自我修复恢复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只能通过日常的调理,防止胰岛功能过快的损耗。
总之,胰岛素阻抗的恢复及糖尿病的治疗涉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患者不断发现与总结控制血糖的方法与措施,也许一点点的改变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每天晚餐吃点坚果,就非常有利于对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