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與索報
作者:尹啟銘

初聽到立陶宛要捐贈我方2萬劑AZ新冠疫苗時,我突感錯愕,心裡浮起一個疑問:「這個遠在波羅的海的國家為何要捐贈疫苗給我們
?」

立陶宛總理說:「我們想送更多,但我們只能量力而為。」
外交部長推文說:「熱愛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照顧」、「雖然數量有限,但我們很驕傲我們能和台灣人民團結一致對抗新冠疫情。」
創新與經濟部長說:「我們將捐贈台灣2萬劑新冠疫苗作為人道援助。去年初在我們匱乏的時候,台灣提供10萬個口罩給我們。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真正的朋友。」
這些話說得是情真意摯,令人感動。但是外交上的辭令通常不能馬上完全採信,只能暫時作為參考。

就在各界紛紛猜測疫苗捐贈背後各種不同理由的時候,媒體《路透社》兩度報導:「依據立陶宛衛生部提交的文件,這些疫苗是應台灣駐拉脫維亞代表處6月15日的要求而捐贈。」終於揭穿了疫苗捐贈的真面目。
如果把各種線索拼湊起來,事情的來龍去脈應是:去年我方捐贈立陶宛10萬片口罩,我駐拉脫維亞代表處基於此緣故,向立陶宛提出捐贈我疫苗的要求;立陶宛政府可能因我捐贈10萬片口罩、該國打算今年底來台開設企業辦事處、立陶宛政界中有友台人士等諸種因素,因此同意捐贈我方2萬劑疫苗。

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令我一陣黯然,心裡有著酸楚的感覺。古語說:「施恩莫望報,受恩勿忘報」、「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為何我政府給人家有著一種施恩索報的感覺?
南朝梁武帝曾問達摩祖師:「我建寺齋僧,有何功德?」達摩答曰:「無功德。」意思是:行善就行善,認為該去做就去做,不要執著於功德。為了功德而去行善,那就不是行善,毫無功德可言。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鶴明還把台灣捐口罩說成是執政者的超前部署,等待日後發揮作用;有了特定政治目的,豈非失去了原先人道的意義。

小時候讀到青年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胡適說:真正的教養是把舒服給別人。最好的行善、幫助別人,是不動聲色、不著痕跡,在別人不知不覺中去幫助別人。顧全了對方的尊嚴和需要,這就是胡適所說的教養。高調的幫助,就成了施捨。這不就是蔡政府的作為!
白居易的《放魚》詩:「施恩望報,吾非斯人徒。不須泥沙底,辛苦覓明珠。」施恩只是為了伸出溫暖的手,而不是像放魚回水中,還期待牠潛入泥沙中尋找明珠回報。當初捐贈口罩給立陶宛,是一種情分,立陶宛捐贈我疫苗是知恩圖報,對他們自己而言是本分;但我方施恩索報,那就是太過分了。

再者,立陶宛是個小國家,面積近台灣2倍,人口僅約300萬,每人國民所得尚低台灣1萬美元;宣布捐贈疫苗時,該國有27.8萬人確診,4367人過世,疫情比台灣嚴重許多,其全國第一劑疫苗施打率約44.6%,目前雖然疫情已降,還須繼續推廣施打。疫苗固然是台灣當前所要,但對於這樣的國家,我政府還忍心去向人家索報要疫苗,沒有不忍人之心嗎?

如果說機構也有人格特質,施恩索報不就是蔡政府的人格特質!對於比台灣還要弱小的國家施恩索報,蔡政府不覺得羞恥慚愧嗎?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