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德國到底依賴一個怎樣的中國?
49
2022年8月27日 週六 下午10:52

(德國之聲中文網)《奧格斯堡匯報》以"德國只能別無選擇地忍受中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假如德國還想維持經濟繁榮,就無法對中國實施制裁,即便台海爆發沖突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台海爭端表明,德國亟需在對華關系上明確立場。柏林必須講清楚自己究竟站在哪一邊。前總理默克爾曾經積極主動地親近14億人口的中國,她贊嘆中國現代化的驚人速度,反觀德國卻需要20年去新建一條鐵路線。默克爾的最重要目標就是:確保德國經濟能夠擁有巨大無比的中國市場。所以她尋求和習近平緊密肩並肩。他們倆還曾共同表態支持自由貿易,在國際舞台上賺足了眼球。面對這種德中聯盟,現在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必須予以重新定義,抑或徹底解除聯盟。"

文章隨後指出,最近兩年,國際形勢天翻地覆,拜登依然在悄悄延續"美國優先",俄烏戰爭則讓地緣戰略格局重新洗牌,而中國的惡劣人權狀況也在不斷影響著歐中關系。

"現在又輪到了台灣問題。中國軍隊正在包圍台灣,這座島嶼的現狀和半年前的烏克蘭有些相似。當時,俄羅斯也是先讓自己的士兵集結到烏克蘭邊境,也是先宣布進行軍演,最後才發起了粗暴的侵略。假如中國也采取相似的行動入侵台灣,西方、歐盟、德國政府原則上就必須施加類似的制裁。"

"不過,在緊急情況下,對華制裁幾乎沒有可能發生。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比對俄關系要廣泛、重要得多。德國向亞太地區的出口產品中,大約一半流向中國。新冠疫情盡管損害了對華貿易,但是今年上半年,德國對華出口額依然同比增長了2.9%。我們可以費力地替代俄羅斯天然氣,但是卻無法替代來自中國的科技產品。即便在不久的將來,歐洲能夠自主生產先進芯片,西方也依然需要中國的稀土等原材料。"

"單純出於道德感,德國總理肖爾茨應當和中國拉開距離。可是這樣行不通。為了對俄制裁,我們已經付出了高昂代價,其後果將持續很多年。柏林無力再出台新的制裁。這聽起來很苦澀,但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法蘭克福匯報》以"中國崛起是否已經越過了巔峰?"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假如中國經濟連續幾十年高速增長的勢頭被打破,北京就更可能鋌而走險突襲台灣。作者注意到,在防疫措施的嚴重干擾下,中國政府已經下調了經濟發展目標。

"自1989年天安門屠殺以來,中共首次讓人感覺到無力去修正既定路線。現在,中國甚至還出現了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這就拋出了一個影響全世界命運的問題:中國崛起是否已經越過了巔峰?"

"對於德國工業界而言,假如中國這一充滿希望的市場崩潰了,首當其沖需要承擔後果的就是德國經濟。盡管北京當局堅定站在普京一邊,其防疫政策讓中國的生活宛如地獄,德國對中國的依賴度依然在繼續增長。研究機構指出,西方經濟界出於擔心北京報復而刻意美化中國經濟的前景。其結果就是:今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額創下歷史新高。"

"假如大權獨攬的習近平因為擔心權力不穩而決定迅速攻打台灣,全球經濟將面臨危險。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債務規模卻在擴大,經濟不公平程度正在加劇,消費與生產也越發失衡。……假如北京認定:時間拖得越晚,就越難以從經濟上承擔與台灣保護國美國的對抗,那麼,俄烏戰爭屆時也只能小巫見大巫。"

"不過,中國經濟並不會崩潰。中國政府控制著所有銀行,嚴格監管也讓資本無法自由逃離,中國民眾的儲蓄率更是超過其他所有大國,因此中國金融系統不太可能崩潰。但是,如果計算真實水平,今後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很難再超過2%。這將急劇減小中國經濟在全球的份額。中國國內經濟乏力會導致習近平難以兌現其崛起承諾,屆時他將會尋求煽動民族主義。"

"如果中國對原材料、能源的飢渴程度變小,對於全球通貨膨脹、氣候變化而言倒是個好消息。可是,即便中國經濟只是緩慢增長,也依然具有訛詐全世界的能力。到2025年,中國對那些在電動汽車、新能源領域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金屬加工業的控制程度將達到90%。近期,中國當局還逮捕了一些半導體產業的企業領導,因為後者拿著高額國家補貼卻沒能造出具有競爭力的先進芯片,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來也無法獲得關鍵科技的支配地位。在一個國家控制所有數據的國家,研究人員被人用槍指著腦袋,沒准真能搞出一些成就。"

"和俄羅斯相似,中國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