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的功德箱》

黃昏,寺廟裡靜悄悄的,香爐裡煙霧彌漫,僧人們正在吃晚飯。

一個男人悄悄地溜進寺廟,來到功德箱前面。

白天,男人曾來過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裡放錢。看看四周沒有人,男人便將功德箱放下,從裡面往外倒錢。在一邊兒,小沙彌和師父看了個一清二 楚。

小沙彌說,「師父,有人偷錢!」

師父說,「我知道。」

小沙彌說,「我們去把他抓住……」

「不用。」師父說。

小沙彌急了,「師父, 為什麼啊?他偷了我們的錢,他是小偷!」

師父說,「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們的錢……」

「那怎麼不是我們的錢呢?」小沙彌盯著師父。

師父說,「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現在有人需要它, 取出來,怎麼算是偷呢?」

小和尚聽了默默無語,他眼睜睜地看著男人將功德箱裡的錢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 他往裡面看了看,說:「師父,裡面還有錢!」

師父點點頭說,「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還會留錢在裡面嗎?」小沙彌點了點頭。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黃昏,那個男人又趁著大家吃晚飯的時候溜進了寺廟,他來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沒有人,又將功德箱放下取錢。

這一次,小沙彌和師父依然看了個一清二 楚。小沙彌見了說,「師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們的錢了!」

師父說,「人放錢,人取錢,人的錢人花,何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 因為不夠,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

小沙彌非常生氣,可不敢發作,只好眼睜睜看著男人取走功德箱裡的錢。

等男人一走,小沙彌就跑到功德箱前面, 他往裡面看了看,發現裡面還有錢,心想男人總算不太壞,便作罷。

此後,男人再也沒有來寺廟。

一年之後,男人再次踏進寺廟。

男人來的時候不是黃昏,而是上午。男人進了大殿,拜了佛,來到功德箱前面,他打開皮包,掏出厚厚一遝錢塞進了功德箱。

旁邊的人都張大了嘴 巴--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彌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問男人,為何這麼大方。

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 他說自己那時候走投無路,非常需要錢,看到功德箱裡的錢,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裡的錢讓他絕處逢生,現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來加倍奉還。小沙彌把這事告訴了師父,師父回說「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給別人一條出路,別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終,我們也能得到加倍的回報。功德箱,那是人們的功德箱,也是我們的功德箱啊!」

後來,這事傳開了,寺廟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個功德箱在寺廟門口,小沙彌專門負責管理這個功德箱。

每天,小沙彌都會往功德箱裡裝錢,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取錢。開始的時候,白天裝滿錢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變少了,可是幾個月後,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裡裝錢了,每天早上,功德箱裡都是滿滿的一箱錢,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錢,否則,裡面就裝不下了。

那裡面的錢,有人加倍奉還的, 也有人捐獻的。加倍奉還的人想感恩,捐獻的人想行善幫助他人。

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計你得到了多少?精打細算你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你煩惱了多少?斤斤計較你結怨了多少?貪心不滅你造惡了多少?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

人生就是一陣風,起了,沒了。

理想就是一盞燈,燃了,滅了。

人情就是一陣雨,下了,乾了。

朋友就是一層雲,聚了,散了。

閒愁就是一壺酒,醉了,醒了。

寂寞就是一顆星,閃了,滅了。

孤獨就是一輪月,升了,落了。

死亡就是一場夢,累了,睡了。

人都太在乎自己的欲望,才會在乎別人的反應,求而不得,就會感到很受傷;你貪心的少,別人就難以找到和利用你的欲望,實現他的目的。

煩惱都是自找的,越貪心,越脆弱,越在乎自己,越痛苦,越想得到,越失去,傷害皆因為貪欲,欲望越少的人越無敵。所謂,無欲則剛。

現在擁有的,雖不是最好的,但擁有再多也不知滿足,就等於沒有!
近 31 日
3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在這則訊息中,閱聽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地方: 1. 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描述了一個男人多次偷取寺廟的功德箱裡的錢,然後又加倍奉還的情節。閱聽人需要注意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可信,或者是否只是一個寓言故事。 2. 師父的觀點:師父在故事中表示,男人取走功德箱裡的錢並不算偷,因為那是人們放進去的錢,而且男人有需要。閱聽人需要思考這種觀點是否合理,或者是否只是故事中的一種道德觀點。 3. 寺廟的反應:故事中提到寺廟的住持特地放了一個功德箱在寺廟門口,並由小沙彌負責管理。閱聽人需要思考這樣的反應是否符合現實情況,或者是否只是故事中的一種理想化描述。 總之,閱聽人需要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不僅僅接受故事中的觀點和情節,而是思考其中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