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i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研究發現:外界肯定兒童對自己所認為的性別,對於精神健康較有益處。協助性別不安青少年的荷爾蒙治療,不只是現代醫學的一環,更具有積極協助的用意。跨性別認同不再被視為是一種病態,而著重在對於「不安」提供醫療協助。

對於堅信自己生錯性別的兒童,尤其在青春期開始後,將是憂鬱症甚至自殺的高風險族群。反觀非女即男的二分法,也許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轉換視角,而將性別視為一個光譜──正如自閉傾向等其他心理特質一般。若是檢視男性與女性的大腦,兩者在能力與潛能上實有諸多相當之處,即便在成人中亦然;同理或許也適用於性別本身,而在性別發展的過程中尤其如此。


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有本質性的不同,性別認同的形成更受許多因素影響。除了染色體、性器官或性荷爾蒙,以及後天教育與生活環境之外;近期研究更顯示,跨性別者的大腦,與非跨性別者的大腦,存在著先天上的結構差異。神經生物學研究指出,胎兒生殖器官的性別分化發生在懷孕的前兩個月,而大腦的性別分化在懷孕的後半年,兩者的不一致,極有可能是跨性別的根本原因。




性別重置手術不會助長精神疾病。在2013年修訂的DSM-5(第五版)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在內涵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不只有變動診斷名稱,也去疾病化。參考了社會學的架構,「性別(Gender)」是人與人互動,人與社會互動而形成,是社會把這些性別框架分類強套在人身上,才造成當事人感到不安。醫生也從評估診斷的角色,轉為協助輔導的角色。DSM-5保留「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名稱,是為了協助個案方便取得「醫療需求」,而不是為了進行醫療把關審查。

資料佐證

https://consciousness-popsci.blogspot.com/2016/06/brain-gender-identity.html
大腦、基因、激素與環境:性別認同的來源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6transgender/35760
性別重置手術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07pol001/
變性手術的規定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374
性別不安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3699
跨性別

大腦、基因、激素與環境:性別認同的來源

圖片來源:elle.com 原出處:The complex circumstances that defined you gender1 原作者:Linda Geddes 你是男人,還是女人?從小到大,或是根據相應的生殖器官,你可能認為自己便是兩者其一,無庸置疑。然事實卻不盡如此:有人始終堅信自己「生錯了性別」,而有人則要遲至成年後才有所察覺;有人選擇以手術再造身體,有人則偶爾變裝易服,也有

https://consciousness-popsci.blogspot.com/2016/06/brain-gender-identity.html

跨性別專題》性別有各種奇妙的模樣,並不是套上公式就會有答案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此篇特別感謝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芷儀幫助撰寫) 很久很久以前,國家是沒有性別變更登記法令的。 在1950~1980年(中華民國是1988年開始由台北榮總做手術),有一群對自己性徵不滿意的人,偷偷找整形外科醫師做變性手術,雖然手法粗糙,但在當時已經讓個案很滿意了。整形外科醫師覺得有市場,也怕觸犯法律重傷害罪,於是就找了精神科醫師商量,希望能賦予「醫療正當性」,所以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6transgender/35760

【謝海盟番外篇】變性男女大不同 - 鏡週刊

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徐志雲,同時在台大醫院專責「同志諮詢門診」。「全球關於跨性別者人口比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其中男跨女(MtF)在人口中的比例,大約介於在11,900至45,000分之一;女跨男(FtM)大約介於30,400至200,000分之一。整體來說,MtF比FtM來得多。」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徐志雲表示。徐志雲進一步解釋,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07pol001/

否定「多元性別」,兒科醫學會理事自失立場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過往社會由於觀念老舊,對於「性別」的概念只知男女二分法,以致跨性別族群受到忽視——甚至歧視。但現今世界醫學觀念已正視跨性別族群的醫療需求。在兒科經典教科書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第20版第933頁第110章《青少年發展》的《兒童青少年性別差異和跨性別認同(Gender-variant and transgender id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374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