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i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教育部期望透過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的課程與教學機會,教育學生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清楚地讓學生認知其個體差異並不會影響個人能力及與他人之互動關係,期能營造無偏見歧視之性別友善教育環境。教育部再次呼籲各界理性看待性別平等教育,共同致力提昇校園性別平等意識,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落實「更多認識、不再歧視」的性別平等教育目標,以積極保障每一位學生的受教權益。
1.
「傳統的兩性教育只會複製並助長了性別暴力的文化,積極平權式的性別平等教育才是翻轉性別暴力的關鍵方法。」勵馨基金會強調,保守團體訴求的守貞教育已無法解決青少年的需求,青少年在性資訊爆炸的年代,第一次性行為年紀逐年下降,且謠傳各種錯誤的性迷思,如兩層保險套加強保護、體外授精不會懷孕,大量灌可樂會殺精等想法。唯有倡議安全性行為、以健康安全為導性的性教育才是最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性教育,若沒有正確的性教育觀念,一旦青少女懷孕成為青少年媽媽了,他們在校園中的處境將會更加弱勢。
2.
認為男性必須要有男子氣概的社會氣氛,已經對一些生來溫柔婉約,或喜歡自己溫柔婉約的男性,帶來被異樣眼光看待,或者被霸凌的災難。根據性別光譜,人在關於性別的不同層次,都不只有各自代表「男」和「女」的兩種選擇,事實上,存在更多彈性和空間。

這個對比,也顯現了「性別光譜」這類「知識教化」教材的重要性。
國小教科書的「健康與體育」重點皆在教導國小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青春期的身心變化、預防性侵害與性騷擾等;國中階段則進一步了解傳統上對青春期各項生理現象的錯誤迷思。性別教育也強調維護個人身體自主權,教導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學習珍惜、拒絕不喜歡的身體碰觸,然後可以體會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對待方式,並不是性濫交。

3.
若教導品格教育只是從行為上去要求,即使「做到了」,也不過是為了博得別人好印象的偽君子。生命教育的出發點是珍惜自己、尊重別人、發揮生命價值。生命教育的研發和實施應該是常態,而非「運動」,就像我們身體的健康需要食物來維持,生命的品質則需要品格來維持。我們看到缺乏和需求,應該將重點放在探討問題,為品格教育找出路,而非提出口號。

無論是國外或台灣本土研究都發現:同性戀或雙性戀兒童青少年學生遭受霸凌的情況非常普遍,而遭受霸凌經驗與當下和日後眾多身心健康困擾如自殺、憂鬱、焦慮、疼痛都息息相關。並且,霸凌施暴者一樣也會有身心健康的困擾,所以霸凌防治絕對不是只關係到少數一群人而已,而是和所有人都有關聯。

資料佐證

https://www.awakening.org.tw/topic/2460
教導平等對待所有性別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values
同志能否「養成」?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教育部回應澄清部分家長團體誤解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容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138
性別教育不只是性解放 揭密性別教育的十大真相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7190
「性解放」真正定義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517-opinion-jianghoching-bornthatway/
江河清:同性戀是天生嗎?──別被這問題綁架社會正義的思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5182
企圖以品德教育取代同志教育,有效嗎?

「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下一代值得什麼樣的性別觀?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現行國小到高中的「性別教育」,部分出現在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公民與社會等教科書,部分交由各科老師,依照教育部建議能力指標,在國英數自社等科目中適切融入教學。性別教育內容大致涵蓋性侵害防治、尊重多元性別氣質(如陰柔男孩、剛強女孩),與尊重多元性別(如同志、跨性別、LGBTQ)。性侵害防治並無爭議,多元性別氣質也為保守團體所接受,但少了「氣質」二字的「多元性別」教育,也就是所謂「同志教育」,挑戰傳統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values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抱歉!請您再重新檢視輸入的網址是否正確。您也可以回到上一頁或首頁。 Sorry. Please check one more time that your website address has been entered correctly.You can also back to Previous pageorIndex。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圖輯】 性別教育不只是性解放 揭密性別教育的十大真相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隨著同志婚姻議題之各方表述及熱烈討論,「性/性別教育」也一併成為關注焦點。各式各樣關於「性/性別教育」的資訊在電視廣告、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流傳,但大多數描述在我們第一線工作者的眼裡,第一反應是驚訝的問自己:「這些真的是在說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為了讓關心「性/性別教育」的家長與社會大眾更了解「『性/性別教育』的真相」,我們這群在台灣執行「性/性別教育」的諮商、輔導、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138

同婚就是性解放?他講出「性解放」真正定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2-04 22:21〔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最近同性婚姻成為台灣的熱門議題,有許多反同者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會造成「性解放」。不過時尚部落客個人意見卻指出,「性解放」指的其實是一個人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沒有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多馬賽克畫面。」 個人意見指出,性解放其實指的是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男性不必有一定要賺得比太太多的壓力。(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個人意見今天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7190

國際不再恐同日:台灣近六成同志學生曾遭性霸凌,有自殺危險者高達31%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每年的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選定這天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0年5月17日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5182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