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i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A.「一夫一妻罰三萬」是解讀錯誤唷,台大機械系推甄試題不是單純因為講一夫一妻受罰,而是因為他將一夫一妻以不當方式置入毫不相關(機械系)的考題中,而有審查學生思想的嫌疑。

原始的案件可以這麼說明:該系所在推甄試題題幹中,引述《聖經》中的一夫一妻制,並強調其為社會與家庭的律,連結「工程師的社會責任」要求考生做論述。考生表達的立場可能會影響分數與是否錄取。
如果有考生是同志, 如果他誠實回答自己是同志或支持婚姻平權,可能不被錄取。所以,在「攸關入學與否的事項」中,立法者在出題老師的言論自由以及不同性傾向學生不受歧視的平等權中,選擇了後者。但是,在不影響學生就學等權益情況下,在其他場合(如公園或教會)發表一夫一妻的言論,是個人的言論自由,是不會受到裁罰的。
所以,認為「同志可以結婚,講一夫一妻就會受罰」的論點,完全混淆了《民法》和《性別平等教育法》。

B.守貞教育不違法。但基層教師觀察有宗教信仰背景的彩虹媽媽入班教授性別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批判這種不斷暗示婚姻之外性行為是不道德的、不純潔的教材,只是製造恐慌,缺乏性的知識,更沒有教育的本質。荷蘭並不提倡守貞教育或污名化婚前性行為,反而是以非常積極正面且務實的態度肯認性行為是健全人格與情感發展的關鍵角色。
一味只是以不切實際的守貞教育,不惜污名化且弱智化青少年的主觀判斷能力,否定其理性思考與選擇的可能,對於健全人格發展並無多大益處。

更不要說目前臺灣的某些教會團體拿著過去美國失敗的守貞教育企圖以新瓶裝舊酒,在網路上散播許多似是而非、過度簡化的言論,不僅再現了強制異性戀思考且把人類的身體與性當成洪水猛獸,更浪漫化了守貞教育背後的恐性思維。

C.訊息對性自由有誤解,性自由或性解放是不因為性別和性取向遭到差別對待。也指涉人可以選擇守貞而不會受到任何苛責,解放包含知識、政治、自由三個層面,不是性慾大放縱吃到飽。因此性解放就是尊重與平等。
性解放其實指的是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性別教育也強調維護個人身體自主權,教導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學習珍惜、拒絕不喜歡的身體碰觸,然後可以體會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對待方式,並不是性濫交。
D.同運不曾教導早早交媾、多多益善、愈多愈爽,教育部專門委員黃蘭秀澄清,同志教育不等於同志養成教育,是性平教育不可切割的一環,禁止同志教育有違《性平法》精神。平權團體主張,孩子不會「變成」同志,只會「發現」自己是同志。同志孩子會在不同時期發現自己的不一樣,察覺之初往往會緊張恐慌、孤立無援、產生罪惡感而自責。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李淑菁表示,同志教育是告訴孩子,就算發現自己受同性吸引,妳/你也不必害怕。
E.不可能因為性探索染上愛滋或是性病,愛滋病毒就如同流行性感冒一般,並不會區分感染者的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等,會提高感染風險的,是「高危險行為」,如無套性行為、共用針頭等,才會有感染的可能或風險,因此,在防治愛滋上最需要破除的迷思,便是預防「危險行為」,而非以為只有單一族群才會感染,必須徹底打碎以往的刻板印象。

資料佐證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60978
性平教材遭抹黑 教部:勿以訛傳訛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sms=169B8E91BB75571F&s=6DDDD36D6874DB88
教育部回應澄清部分家長團體誤解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容
https://www.gender.ey.gov.tw/Multimedia/⋯ealData.aspx?sn=09bOhpr0uOHSVMmAy/ZOfA==
行政院 性別平等多媒體資訊分享平台

性平教材遭抹黑 教部:勿以訛傳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2-12〔記者吳柏軒、翁聿煌、沈佩瑤/台北報導〕婚姻平權議題沸騰,也牽動校園性平教育備受矚目。近期網路卻屢傳出影片《性教慾》,引用過期資料誣指官方要教學生「性解放」、「變成同性戀」,有民眾爆料新北市教育局近日發函學校,誣指學校所用性平教材有問題而需檢視,徒增學校不安及誤解;教育部昨澄清,目前性平教材是早經公聽及專家修訂而無爭議,是提供教師增加知能,盼外界勿再以訛傳訛。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60978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