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要聞 更生日報(節錄部分)
支持慈濟用愛心購買疫苗 積涓涓細水匯聚成巨流
2021年07月23日
近60億元善款購捐疫苗、物資和紓困 每一分錢都是來自普羅大眾 來自小老百姓匯積成的力量 令人感動

記者田德財/報導

 慈濟基金會完成疫苗採購五百萬劑BNT疫苗捐給中央運用,所需經費約新台幣五十億元,加上之前捐贈防疫用品及物資與紓困約十億元,合計六十億元,慈濟沒有經營工商企業、沒有財團,每一毛錢都是匯集全球人的愛所凝聚而成,站在慈濟發源地的花蓮,都引以為榮,要支持慈濟。

  地方人士分析說,慈濟基金會不是財大氣粗的大企業,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每一分錢是來自普羅大眾,是來自小老百姓匯積成的力量,它是涓涓細流、聚沙成塔,這次要匯集近六十億元善款來購買疫苗及防疫物資、 紓困,誠屬不易,乃是慈濟志業體證嚴法師不忍百姓遭受嚴重疫情影響,民不聊生,沒有疫苗,令基層民眾恐慌,就沒有辦法脫離疫情下的大量死亡和無助的哀痛,所以痛定思痛再苦也要協助共度難關。

呼籲花蓮人自主協助慈濟

 而慈濟自己在既有的醫療、教育、人文、慈善志業要平衡都不容易,還要再挪出這一筆錢非常不容易,也看到慈濟社區的志工在做社區的廢棄物分類賺取微薄的收入,累積出來的金錢,令人感動。 地方希望呼籲花蓮人自主來協助慈濟,也就是協助我們自己共度難關,希望民眾能發揮人溺己溺、愛人的精神來捐輸小額捐款來購買疫苗,希望大家一起做環保來掙點金錢,和一起來募款成就這一筆購買疫苗的大金額。

  一九六六年,三十個家庭主婦相約每天出門買菜前,投下五毛錢到竹筒裡,做為慈濟基金,推展慈濟志業;持續到今天,花蓮委員常發起效法當年「竹筒歲月」精神,除了緬懷,也提醒每個人時時起善念、行善行。 「想當年,三十個家庭主婦,每天存五毛錢;慈濟,就是這樣做起來的。」。

 證嚴上人經常如是說。「當年,上人請人鋸了三十個竹筒,每人一個,要我們每天上市場買菜前,投五毛錢到竹筒裡,當作慈濟基金。」資深委員也經常津津樂道。

55年來一步一腳印 從台灣花蓮走向世界舞台

 五十五年,好遙遠的歲月;慈濟一步一腳印的從台灣東部一隅│花蓮,走向世界舞台。當年的三十位會員,有的已經凋零作古;有的還在慈濟菩薩道奔馳。眼看著慈濟的蓬勃發展,欣慰中更有些許懷念│懷念那段「竹筒歲月」。 翻開慈濟網站的捐款徵信紀錄,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承續「竹筒歲月」精神,不過,當年的五毛錢,已變成五塊錢到五百元不等,更有數百萬元的捐款支持。

 慈濟最大的特色是捐款透明、用途透明、公開徵信,就一塊錢的用處去處都公開透明。尤其全球佈滿志工是無形的寶藏資產,以二○一九年公布的數據為例,志工動員一八一五萬三二九七人次,等同經濟貢獻一二一點六七億餘元。 慈濟一直都在,透過慈善,可以看見慈濟在歷年臺灣與海外重大事故中,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精神, 不只是救濟、援助,更引導人人善的本性,帶動愛的循環。

 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的推動方向與願景目標,始於證嚴法師一念心,卻與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相符,印證此心同、此理同。期待繼續透過在地深耕和全球合作,共同為人類創造祥和平安的世界地球村。

 慈濟四大志業,所推動的事務,與現實人間密切相關。證嚴法師說:「人間需要慈善,我們在各方面做得很細膩;人間需要醫療,我們將醫療做得很普遍;人間需要教育,我們照顧好年輕人的慧命;人間需要人文,人文是四大志業的精華,我們「報真導正」,傳真實法,不流俗。」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環相扣,雖有不同的良能,卻是四大一體,應時所需、應世而設、應心教化。發展至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都是在大慈善下,一一成就。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