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逐字稿

應戰?求戰?傳記作家王丰還原將從忍辱到復仇
蔣介石铁omm
淞滬戰場
淞滬圍殲日軍
蔣猶豫誤戰機
今年是淞滬會戰80周年,發生在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的這
場戰爭,是中日自甲午戰爭後最
慘烈的大戰,雙方以傾國之力相
拚,國軍出動70萬人、180架戰機
日軍出動30萬人、500架戰機、
300輛坦克、130艘軍艦,雙方傷
亡慘烈,日軍傷亡98417人,而國
無傷亡在25萬至31萬人之間。
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
豫不決,坐失戰機,是他恐戰畏戰?還是
他誤判列強會出面調停?
九一八事變,東北未戰先潰,接著華北
,甚至連故都北平都淪陷,蔣介石作為當
時中國領導人,承受「親日」、「投降」
的輿論壓力;即使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
蔣介石宣布抗戰,但一直到1941年日本偷
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後,國府才正式
對日宣戰;因此,中共輿論直到今天都說
:是因為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蔣
介石才「被迫」對日抗戰。
從淞滬會戰,國軍由「主動求戰」變成
「被動應戰」的過程,似乎也印證了中共
的宣傳。原先,國軍計畫封鎖長江,將江
陰上游的日本軍艦及在漢口的日本海軍陸
又要一起开蹈作战了
Owl fight shoulder to shoulde
戰隊「關門打狗」,然後在上海地區集中
重兵,圍殲日軍,「把日軍趕下黃浦江」
;原本奇襲日軍的時間是8月13日,但蔣
卻突然下令不准進攻。
漢奸洩密戰局翻轉
結果,蔣的猶豫不決,加上漢奸洩密,
整個長江上游的日軍不但沒有被圈,反而
全都集中到上海,最後是日軍首先對上海
地區發起攻擊。
後來投共的張治中曾是淞滬會戰之初的
前線總指揮,後來他在回憶錄中指責蔣介
石和戰不定,造成淞滬會戰情勢逆轉。但
蔣當時臨戰的心情又是如何?
■記者宋秉忠
/台北報導
忍辱爭取備戰時間
傳記作家王丰在他所著的《蔣介石在淞
▲王丰著《蔣介石在淞滬
戰場——從忍辱到復仇》
(記者宋秉忠)
◀描述國軍在淞滬會戰英
勇抗日的大陸電影《捍衛
者》。 (記者陳君碩攝)
滬戰場——從忍辱到復仇》一書中,透過
閱讀《蔣介石日記》、大量查閱檔案、親
訪當事人,完整還原了蔣介石在淞滬會戰
期間的心理。其實,1928年5月3日「濟南
慘案」爆發後,蔣僅以身免起,就日夜苦
思復仇,但中日國力的巨大差距(有些部
隊甚至3、4個人共用一枝步槍),這讓他
在臨戰,甚至在淞滬開戰後,都極力想透
過列強調停,為中國爭取更多備戰時間。
王丰特別點出,在濟南慘案後,蔣即長
期聘請德國顧問訓練部隊、編軍事操典、
外購武器、修築上海與南京之間的戰略工
事,所有的準備就是為了復仇。事後證明
由德國教官組建的德裝師在淞滬會戰期
間給予日軍最大的打擊,這也是蔣介石不
計個人榮辱為國家爭取到的寶貴時間。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