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俐:吃安眠藥會失智、精神科的藥別吃?是好心忠告還是無知成見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曾任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安眠藥的使用與否,一直都是熱門話題。像一則被播放已久的廣告「X燕牌安腦丸」,最近又常出現。開頭就是一句放大音量的旁白:「安眠藥很危險,不可黑白吃。」甚至更誇張地直接說:「吃安眠藥會死人。」

問題是安腦丸的藥品適應症是「咽乾口燥、神智不寧、怔忡」,哪來的失眠?對失眠真的有效嗎?而且一般藥物廣告的原則是不攻擊其他藥物,這個實在不合法。更重要的是安眠藥「真」的很危險嗎?那有多危險呢?實際證據呢?

安眠藥最大的危險是「濫用」與「意外」

台灣睡眠障礙(失眠、睡眠中斷、無法深睡……)的人口非常多,一年吃掉的安眠藥10年之內從3億多顆增加到9億多顆,請問你聽過有多少人吃安眠藥而死亡的嗎?這個新聞一定很愛報。相對於一年車禍死亡超過3,000人,口腔癌死亡超過300人,又有多危險?

吃安眠藥輕生成功的事例,大概要回溯到1950年之前,那時的安眠藥是巴比妥類麻醉藥劑,會有呼吸抑制的效果,也往往要加上喝酒才會死人。我門診的病人雖然不多,也快1萬4,000本病歷,只知道曾有一個病人因為吃安眠藥而死。不是過量,而是吃最容易失憶、亂吃東西的史蒂諾斯後,吃包子不小心被噎死。

根據新聞報導,台北榮總也有幾個病人因為吃過量(上百顆)史蒂諾斯死亡的案例,也是個位數。

但根據研究報告,和我自己病人的報告,吃到80毫克(10毫克8顆),不管吃或停止使用,都會造成癲癇,這是潛在的死亡風險。美國食藥署也發布警告,一旦出現夢遊、失憶的情況也不能繼續使用,因為有造成開車車禍、或煮東西起火災的案例。

我只要病人之前沒吃過或沒要求,除非特殊情況,就不會開立給病人。因為除了東方人更容易發生夢遊、失憶之外,實在濫用的情況太普遍。有些已經健保開了2顆,還要求自費的病人太多,我早已拒絕自費開立,開藥不是在賣菜。

史蒂諾斯一旦食用過量,後續不管吃或停止使用都會造成癲癇,這是潛在的死亡風險。如果大家談的是阿茲海默失憶症,目前研究很清楚,那是一種新陳代謝的疾病。是類澱粉在腦部的沉著,造成腦細胞的死亡,跟任何藥物無關,也跟吃什麼東西、做什麼腦部活動都無關。那些亂賣保養品的公司、幫著瞎起鬨的醫師、營養師,麻煩更新一下你們的知識。

安眠藥最大的問題不在傷肝(靠飲酒助眠、吃一堆保養品的才最傷肝),傷腎(西藥當中,除了消炎止痛藥外,傷腎的並不多,除非住院用藥,發生機率也很小,研究發現可能中藥、藥草更危險),也不會傷害腦細胞。有些注意力、記憶力、運動協調的問題在停藥之後也能恢復。根據體質、選擇適當安眠藥,不過量使用才是重點。

精神科的藥不要吃、不能吃嗎?身為精神科醫師快30年了,剛擔任住院醫師時,正是一些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不斷問世的時候。藥物的效果愈來愈好,安全性也愈來愈高,比較擔心的反而是進步太快,有些醫師的腳步跟不上,還有健保因為新藥太貴,刁難醫師的使用。

我有一些思覺失調的病人,你一定認為治不好,吃藥副作用很多,一看就知道不對勁。但是他們都長期只吃1~2顆藥物,正常地工作、結婚,不講你根本看不出來他哪裡有異常。抗憂鬱藥物更是如此,頂多有些停用症候群(跟成癮、依賴無關,成癮依賴的先決條件是愈吃愈多,而是腦部一下子不適應停藥的狀況),慢慢停也不難應付。反而是生活過大的壓力、長期情緒上的困難,才是必須一直使用藥物的關鍵。

至於鎮定劑跟一些短效型抗焦慮藥物過度地使用、濫用,這在沒有新藥物的年代很常發生,這才會像人說的,沒吃就變很嚴重,甚至出現恐慌症。精神疾病分很多類,沒有都會愈來愈嚴重,最後變瘋子的事,跟吃藥更沒有關聯。

本來人云亦云就很可怕,以前吃安非他命類藥物減肥的時代,出現很多因為幻覺、妄想來求診的病人;還有亂吃藥草洗腎的,連醫師都成受害者。在網路時代,錯誤的訊息充斥,往往愈錯流傳得愈多,還是好好看精神科醫師吧!充分地討論才是重點。
近 31 日
66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地方: 1. 對於安眠藥的危險性描述:訊息中提到安眠藥的危險性相對較低,並指出只有在濫用或過量使用時才會有致命風險。閱聽人應該謹慎對待這樣的描述,因為安眠藥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對於個別人群或特定情況下。 2. 對於精神科藥物的使用:訊息中提到精神科藥物的效果愈來愈好,安全性也愈來愈高,但也提到一些醫師可能跟不上新藥物的使用,以及健保對於新藥物的限制。閱聽人應該謹慎對待精神科藥物的使用,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 3. 對於網路資訊的提醒:訊息中強調在網路時代,錯誤的訊息充斥,容易造成誤解或誤導。閱聽人應該懷疑網路上的資訊,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意見以確保資訊的正確性。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