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希望知識份子多多岀來講話。
尤其是專業人員!
歡迎分享我的文章
國產疫苗可以不做Phase III嗎?
..
我試著心平氣和跟大家解釋為什麼高端、聯亞疫苗,在我的觀點裡,不該在七月獲得緊急授權。
..
首先,所謂二期、三期的差別
簡單來說,二期的目的還是在於「驗證三期試驗執行的可行性」
因此,二期主要目的是檢驗安全性、測試劑量,以及評估疫苗確實是否具有臨床潛力,值得推到三期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
以兩支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來說
基本上,都不評估疫苗的防護力、避免重症或死亡效力等。
原因是在二期收案時,台灣的新冠病人太少,也就無從評估注射疫苗或安慰劑,最後得到新冠的差異性。
因此,對國產疫苗來說,二期的結果除了安全性以外,最關鍵的就是是否能產生出足夠量的抗體。
..
然而,產生抗體是否等同可以對新冠病毒產生足夠的防護力?
這一點是科學界還沒有足夠資料證實的。
以FDA對新冠疫苗的guideline,目前也很明確地說,抗體與防護力之間的關聯性,目前還沒有足夠資料。
因此,FDA目前對於所有緊急授權的新冠疫苗,都是要求要有三期的資料,做到足夠量的受試者,達到足夠的防護力,三期審查過後才會緊急授權。
..
坦白說,去年美國的疫情比現在的台灣還嚴重許多,而且全世界根本都沒有可用的疫苗
但是FDA還是扛住了川普的壓力,堅定按著程序壓各家廠商乖乖做完三期。
這點是FDA確實值得佩服的。
也因此,基本上整個世界(除了美國自己的一些人)對於FDA的審查和公信力都是有信心的,未來FDA緊急授權的疫苗,大家也都能繼續相信下去。
..
既然二期的目的是奠定三期的基礎
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一件事,就是真正的問題(保護力),是要靠三期來回答的
二期充其量,只能告訴我們,三期失敗的機率會不會很高。
因此,藥廠做完二期後,再繼續做三期,失敗也是很常見的事
有多常見?
據我查的資料是大概二期70%失敗、二期成功但三期失敗50%。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多,可是新藥就是那麼難做,不然台灣早就不知道多少座生技的護國神山了。
..
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FDA的這篇文章(https://www.fda.gov/media/102332/download),
裡面舉了22個例子說明二期成功、三期失敗的案例。
其中也有好幾個是疫苗的。
這些疫苗的例子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二期的biomarker資料顯示有產生抗體,但三期做完發現沒有efficacy (效力)、甚至還有打了疫苗,讓病況更嚴重、不得不提早結束三期的案例。
..
至於高端和聯亞的疫苗呢?
坦白說,我不是專家,實在很難預測到底成功率高不高。
若要說他們的優點,就是他們兩家的二期都收了大概3000多個受試者,比一般二期來的要多,而且年長者的部分也都收了大概1/4的量。其實算是很不錯的二期試驗了。
..
但是以兩支國產疫苗來說,沒有三期試驗,就是無法評估保護力與重症預防力,這是在七月
前,絕無可能去回答的問題。
如果七月讓他們獲緊急授權,大量施打,就是在拿民眾做一個大型的三期,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
以目前民進黨政府的各種說法來看,態勢已經很明顯,就是兩支疫苗那怕現在連二期都還沒解盲、連抗體結果都不知道好壞的狀況下
一定"都"會在七月獲緊急授權,然後暑假時間大量施打。
..
很不幸的,台灣現在疫苗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就像美國一樣,單純的科學、醫學問題,到頭來變成了由政治立場決定疫苗的取向。
我在這裡不想去評論政府的決策,但我的預測是,國產疫苗七月施打,短期內也許可以解決政府的施政危機,但接下來絕對是弊多於利。
..
首先,如果一個國家大量施打的疫苗,是缺乏三期資料佐證的,在整個國家中會產生很高度的質疑,就算疫情得以控制、逐漸解封,這種質疑也會一直存在。
當疫情一旦又產生一波流行,馬上整個國家又會陷入互相謾罵的惡性循環,特別台灣又是內鬥的箇中高手。
當缺乏科學的三期試驗當基礎,以台灣極度分化的民意來說,貿然去打國產疫苗只是埋下更多衝突的種子,絕對是永無寧日的開始。
..
其次,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兩支疫苗打下去,發現保護力並不夠好、甚至副作用比例很高。
那到時候,對於政府公信力的傷害恐怕更大,因為反作用力不但會顯露在經濟、教育和民生上,更會讓人民質疑,為什麼寧可棄用其他已通過三期驗證的疫苗、去拿國家防疫賭在國產疫苗的成敗上。
..
最後,以整個國家的生技產業發展來說
如果這次政治力干預新藥的核准與緊急授權,那就是立下一個最差的示範,證實台灣的TFDA無法阻絕政治力的介入
未來TFDA的公信力將蕩然無存
這對國家生技發展絕對是極大的傷害。
..
以前有位我敬愛的大姊曾跟我說,越是在緊急、混亂的時候,越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才能冷靜看到正確的路。
國產疫苗也是一樣,與其急著上市,不如耐心把三期做完,有了足夠的資料,之後緊急授權、甚至出口才會有充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