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E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台灣人”的意識是在日治時期就已萌生的,只是在國民黨來台後,歷經長期戒嚴被打壓並灌輸是中國人,網傳文章把教改說成是“台獨意識”是倒果為因,事實上根本不需要用教改來灌輸“台獨意識”,台灣人自我認同為台灣人的比例,早在1995年教改實施前就超越了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比例。(資料:政治大學-台灣民眾認同趨勢分佈)

學歷史的老師不會不知道,在戒嚴時期學校教的“歷史”才是威權政府抓住歷史解釋權的愚民政治宣傳。民主時代的教改不僅不再限制教學內容,還讓各出版社可以自行決定要收錄哪些文章,教師可以自行決定要教的內容。台灣的教育一直以來就是大幅度地偏重中國,知道五代十國卻不知道台灣曾經有個大肚王國,會背中國各省的簡稱,卻連宜蘭舊稱噶瑪蘭,花蓮舊稱洄瀾都不知道。教改前就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的自我認同是台灣人,教改內容只是反映了台灣人想要知道更多台灣的歷史,稍微挪一些篇幅讓台灣人了解自己出生成長生活的這塊土地很過分嗎?

新課綱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增加了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回歸到這塊土地與人民的互動。台灣教育內容的調整,正是回到歷史的觀點去看台灣的過去和各方面的演變,而其中包含一段與中國有關的歷史。

你不會說你的母親只有在生下你之後她才有人生,或者把母親的人生硬要延伸到父親的祖先輩也計算在裡面。她有她作為“自己”所經歷的人生,並非依附於誰之下她才有故事。而教改前的教育就是去否定一個人的主體性。彷彿他只能是某人的妻子(先生)、某人的媽媽(爸爸)、某人的媳婦(公婆),沒有自己。只在中國觀點視角之下的教育,你只看得到幾個朝代帝王諸侯下的台灣,其他一無所知。

鄭氏王朝在台灣建立的東寧王國是獨立的政權,與明帝國無關。鄭成功在日本出生,媽媽是日本人,鄭氏王朝後來向清投降後,滿清也以“台灣本非中國版圖”為由,考慮許久才將“部分”台灣納入版圖。不管是東寧王國、滿清、荷蘭、西班牙都是“佔領”了一部份的台灣。清帝國是滿人,終結了漢族的明帝國,並不是同一個國家政權,而許多古代典籍也都載明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資料: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史料整理)

中華民國跟滿清帝國本來就是不同的政權,既不是同一個民族,也沒有血緣上的繼承關係。民國為了正當化自己的政權,梁啟超先是提出“中國民族”的說法,後來又再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假“民族”,後來被國民黨和共產黨拿來發揚光大。(資料:余杰-顛倒的民國)

日本是第一個將整個台灣納入領土版圖的政權。在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澎湖主權後,蔣介石政權藉軍事佔領把“台灣”偷渡成“台灣省” 是以欺騙的方式強迫台灣與中國(中華民國)產生連結。而台灣原住民又與以上任何一個統治政權無關,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更無關聯了。(資料:薛化元-從歷史文獻看台灣國際的定位問題)

資料佐證

政治大學-台灣民眾認同趨勢分佈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史料整理
http://www.dang.idv.tw/2010/台灣自古不屬中國(依年代).pdf

余杰《顛倒的民國》:「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梁啟超悔之莫及的發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516/fullpage

薛化元-從歷史文獻看台灣國際的定位問題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3314/2/20091121003.pdf

余杰《顛倒的民國》:「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梁啟超悔之莫及的發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梁啟超未曾想到的是,他發明的「新中國」和「中華民族」這兩個新名詞和新觀念,如脫軌的列車奪命狂奔,完全不受控制。此「智慧財產權」相繼被他所痛恨的國民黨和共產黨竊取,成為兩黨建立威權和極權統治的墊腳石。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516/fullpage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