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林雨蒼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林雨蒼 查核回應
台灣的核災風險,因耐震力不足、無力抵抗海嘯、人口過於稠密三大因素,遠高於他國。台灣沒有使用核電的本錢,更無力承受任何一次的核災。

若依目前政府目標在 2025 年時,台灣太陽能系統裝置量可達 20GW 的目標,等於此經費將創造出約 200 億元的公基金做為處理太陽能板之用,除了來自政府預收的回收基金外,廢棄太陽能板變黃金,還有更多的煉金術。

其他一部分當然是將廢棄物再資源化的商機,以一個太陽能板來看,最容易支解拆下再利用的即是鋁框,此則會依重量可再回銷給相關業者;玻璃雖無法再重置為再生玻璃,但可透過適當的處理來鋪路或做為建材的一部分;而太陽能電池裡的銀漿、鋁漿則可再回收銷售,這些都可再來創造業者的營收貢獻。

而最後一部分的營收獲利來源,則跳脫原事業廢棄物的回收領域,將太陽能背板透過適當的處理後,進行燃燒發電,將此電力回銷給台電,透過售電收入,來再創造多一個營收來源;但此部分則又涉及發電專業,非過去傳統事業廢棄物業者可以容易跨入的領域。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e-info.org.tw/node/215372

http://nonukeyesvote.tw/whynonuke.php

https://technews.tw/2019/04/09/scrap-solar-panels-recycling-business/

學術調查:44%民眾誤認核能是台灣發電主力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5日舉辦「公投試煉後,如何重建台灣能源轉型的社會信任?」論壇,會議中公布「台灣長期能源轉型公眾感知調查」。根據中心執行長張國暉報告,82%民眾關心能源政策發展,但僅有32%受訪者正確了解燃煤火力為台灣目前主要發電方式,有44%受訪者認為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另有57%受訪者不清楚政府在2025年訂出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發電比例政策目標。 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民眾對能源

https://e-info.org.tw/node/215372

認識:為什麼反核? -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為什麼反核? 福島核災後,越來越多台灣人驚覺核能可能帶來的風險與危害,進而重新思考零核電的可能。309 全台 20 萬公民上街表態,廢核已成為超過七成民眾的共識。你可能已經從許多媒體、網路上,片段地聽過各種反核的理由,這裡我們將整理幾個入門的重點摘要、推薦閱讀的書籍、影片與網站連結,讓你能更認識核電與能源的相關議題。

http://nonukeyesvote.tw/whynonuke.php

廢太陽能板惹人嫌?創新回收模式將再創商機

太陽能電廠在經過這兩年幾個颱風等天然災害後,出現較大量的廢棄太陽能板,造成民眾或綠色團體擔心,政府大力鼓吹的太陽能發電,在 25 年太陽能板已屆使用年限時,大量的廢棄太陽能板將成為環保議題。 太陽能模組回收  重要環保議題 事實上,因為多數廠商對太陽能板保固的發電效率都高達 25 年,所以目前台灣尚未進入太陽能模組的回收期,回收的業務尚未開展,但台灣的相關業者已具備好可處理未來太陽能板的回收能力,

https://technews.tw/2019/04/09/scrap-solar-panels-recycling-business/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