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E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網傳“台電虧損是因為錯誤能源政策、官商勾結掏空國庫。歐盟將核電列為綠電” 皆非事實。

1. 沒有所謂“錯誤的能源政策”,非核家園是台灣多數民意的選擇,核四封存也是2014年馬政府決定的,不管發展什麼樣的能源,前期都需要付出鼓勵建置跟使用的成本,但綠電成本只會愈來愈便宜,全世界發展綠能多年的國家實際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如此。2010-2020這十年間,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驟降70%,而核電的發電成本不減反增26%。(資料:今周刊 2021/11/11)

2. 台電虧損是因為從過去從核電使用以來就沒有以實際成本在計價,本來就一直都是拿稅收在補貼,加上疫情與俄烏戰爭導致。必須拿稅收補貼電價的原因,早期是為了利用核電發展工業和基礎建設需求,後來則是為了控制電價,以避免國內民生物價上漲太快導致通貨膨脹。俄烏戰爭跟Covid-19疫情導致全世界電費都上漲,核電大國電廠也都在虧損。台灣2023年燃煤發電占比決算是34%,戰爭發生後燃煤上漲5-6倍,天然氣約漲2-3倍。台灣跟韓國都是電價調漲較晚的國家,韓國的電價是台灣的1.4倍,韓電的虧損還是台灣的兩倍。台灣電價已經漲很少了,就是為了不讓民眾負擔太高所以台電吸收,這是台電虧損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為不用核電所以漲電價。(資料:Yahoo 2024/3/28)

3. 台電真正的錢坑是目前的核電。核電並非真的一度一元,實際上隱藏成本沒被計入,電價本來就應該要反映成本不該被低計:台灣的核一乾式貯存場卡關11年就多花了20億,接下來數十年高階核廢料乾式貯存成本,比在燃料池存放還要更花錢。如果高階核廢料要送出國再處理,費用也還要另計,何況處理完還是要再運回來,還有蓋最終處置場的費用,以上這些都沒有被計入核電一度一元成本裡。(資料:中央社 2024/5/2、環境資訊中心 2024/7/10)

4. 歐盟並沒有把所有的核電視為綠電,而是必須完全符合幾項條件的核電,才能暫時被計入綠電,其中一個條件是:必須在2050年前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所以台灣即便是發展新式核電,只要沒有最終處置場,都無法被歐盟列入綠電。而且歐盟這做法也只為了讓建置新式核電廠能符合貸款的金融需求,並不是這些核電就開始叫做綠電。(資料:今周刊 2022/8/3)

5. 綠能產業不是綠營獨佔,藍營的綠能版圖更大。台灣最大的風電廠商森崴能源(原星崴能源)旗下有22家子公司和關係企業,接了台電600多億的工程統包案,森崴能源的董事長是郭台銘胞弟、正崴集團兼中影公司董事長郭台強。森崴(星崴)之前有個董事叫杜紫軍,過去是馬政府的副行政院長,現在是侯友宜的能源政策總顧問。(資料:Yahoo 2023/8/22)

6. 光電弊案涉案與遭起訴者都是國民黨籍
- 廖國棟擔任立委的辦公室主任洪天盛,涉嫌收賄新台幣數百萬元,已遭北檢問訊後限制出境。
- 國民黨立委鄭天財立委辦公室執行長張騰龍2020年涉及漁電共生案,充當白手套行賄,2023年7月遭法院裁定羈押禁見。
- 國民黨籍的雲林縣議會議長沈宗隆遭控在2020年涉入綠能弊案,涉嫌收賄2600萬元,2023年10月遭起訴,坦承犯行並請辭議長。
- 國民黨中央委員王文宗涉及學甲88槍擊案,已一審判決有罪。(資料:中央社 2024/6/27)

資料佐證

今周刊 2021/11/11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94/post/202111110004

Yahoo 2024/3/28
https://ynews.page.link/YmMVa

中央社 2024/5/2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05020214.aspx

環境資訊中心 2024/7/10
https://e-info.org.tw/node/239449

今周刊 2022/8/3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94/post/202208030023/
歐盟有條件定義核能為綠能只是短期因應烏俄戰爭造成的能源短缺,長期仍是非核。而美國與跨國企業的氣候倡議RE100定義的清潔能源是“再生能源”,其中並不包含核能。
歐盟將實際上對於“能被稱為綠能的核能”仍設下多項嚴格的前提:例如新興核電廠必須是用來取代燃煤電廠,且必須是三.五代新型原子爐的核電機組,即使發生電源喪失事故,也可冷卻燃料棒,並對核安審查單位證明使用的是「意外可控制燃料(accident tolerant fuel)」;對於核廢料處置的要求更是嚴格,必須於二○五○年以前找到高階核廢最終處置設施,且除了核能進口國、核電廠所在國,不得再將核廢料輸出至第三國處置。《歐盟分類法》的作用是定義各種投資與經濟活動是否符合「環境永續」標準的指引手冊,因此將核能貼上綠色標籤以後,原本銀行只能投資借款給符合綠色分類的計畫,接下來就變成能參與新建核電廠的投資融資方案,符合這些條件的核電廠才能夠投資或融資給他們。

Yahoo 2023/8/22
https://ynews.page.link/CjL2Z

中央社 2024/6/27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06270186.aspx

更綠更便宜:十年間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驟降70%-ESG永續台灣

根據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最新發表的報告(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2020)的圖1所示,淺黃色線代表的太陽光電( Solar PV)的 LCOE從2010年的每度電0。359美元降至2019年的0。041美元( USD/KWh),降幅約89%。 (圖1:再生能源及核能均化發電成本( USD/MWh)/來源: World Nuclear Indu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94/post/202111110004

台灣電價貴嗎?韓國是台灣1.4倍 和歐洲比才知原來如此

朝野明天為電價凍漲上演攻防戰,台灣電價和各國比較究竟如何?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上午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表示,歐洲國家2022年就開始反映電價,有的超過一度10元,法國約8元,南韓的工業用電4.3元,民生用電是3.99元,是台灣的1.4 倍,比台灣價格高出三成、民生用電高出四成。

https://ynews.page.link/YmMVa

核一乾貯達成共識 台電:盼新北支持核二乾貯推動 | 產經 | 中央社 CNA

台電與新北市府就核一乾貯達成協議,台電今天表示,以全球經驗來說,興建乾貯設施都是高階核廢料處理的重要路徑,特別是4月地震頻傳,可見核廢料一直放在爐心及用過燃料池並非是理想狀態。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05020214.aspx

核電延役修法急剎車 立院決議下會期再審

立法院今(10)日審查國民黨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擬放寬核電廠延役限制,引發爭議。立委們針對電力需求、核廢料問題與核安評估等問題展開爭論,最終主席認為法案還需要更多討論,決議待9月新會期開始後,由新任召委協調排審。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日審查核管法修法。攝影:李蘇竣 立院首度交鋒核管法 缺乏討論擇期再審 核三廠1號機組停機在即,國民黨立委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立法

https://e-info.org.tw/node/239449

天然氣、核能獲貼「綠色標籤」 列入永續經濟成員 核能變綠電有玄機?專家解密背後涵義-ESG永續台灣

核能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但條件嚴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亦指出,再生能源中並不包含核能發電,台灣仍應務實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實際之策。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94/post/202208030023/

「綠能發電」誰發大財?「凌晨閱讀筆記」揭:藍營人士綠能版圖驚人

[Newtalk新聞]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質疑民進黨讓「綠能發電」變成「綠營發財」,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批,蔡政府單方押寶天然氣發電,再生能源發展牛步,讓「綠能蟑螂」勾結把持龐大利益。對此,「凌晨閱讀筆記」粉專揭露,許多對綠電政策謾罵「綠能你不能」的藍營人士,才是綠能版圖驚人。 「凌晨閱讀筆記」表示,台灣最大的風電廠商、旗下有22家子公司和關係企業,接了台電600多億的工程統包案,這家公司

https://ynews.page.link/CjL2Z

綠:藍白稱要查弊案 檢調查到涉弊都是藍營 | 政治 | 中央社 CNA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在野黨口口聲聲要查弊,結果檢調最新調查結果,是國民黨籍前立委廖國棟辦公室主任洪天盛涉案,國民黨才是綠能弊端的來源及始作俑者。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06270186.aspx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