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MrOrz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MrOrz 查核回應
此篇社論中,趙曉音牧師質疑電鍋蒸口罩的宣導內容,指出高溫將會影響靜電層吸附「病毒」的效率。不織布同業公會也有發文說明,高溫會降低靜電層的效果,並且指出這次冠狀病毒的傳播,可能和病毒氣溶膠化有很大的關係。

食藥署受訪時,有承認電鍋乾蒸口罩,確實會讓靜電層的防護效率變差,而靜電層影響的是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PFE;氣溶膠也在次微米的尺度)。不過,由於一般醫藥口罩並不強調次微米粒子的防護,所以若要重複使用口罩,電鍋乾蒸仍然是不錯的滅菌手段。

長庚醫訊指出,現有的科學證據初步顯示 COVID-19 主要是以近距離的飛沫及接觸傳染,仍未有充足證據指出 COVID-19 會以空氣傳播方式造成人類感染,至於COVID-19是否會造成空氣傳染(如肺結核),此待未來更多的研究證明。

一般最常見的口罩是有「細菌」過濾率(BFE)的口罩;台灣的 CNS14774 標準,也沒有規範一般醫用口罩(平面口罩)的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HEHO 健康網指出,「(BFE 口罩)雖然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其實它對抵擋飛沫非常有效,而大部分的病毒在傳染時,都是包在飛沫裡、一大坨的散佈,這樣的量才足夠讓人生病;所以如果買不到 PFE 的口罩,在沒有前往感染區域、醫院的隔離病房,或是接觸感染患者的情況下,BFE 的口罩在一般外出時也是可以使用的。」

因此,支持與反對電鍋蒸口罩的人,在意的「尺度」不太一樣。覺得 COVID-19 很可能會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的,就會重視「次微米粒子防護」、覺得不該乾蒸;但如果覺得 COVID-19 主要是飛沫傳染的,那就可以考慮乾蒸來殺菌,犧牲些許次微米粒子防護力,來取得好聞的口罩。

最後,食藥署也提醒,若需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場所,則口罩還是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

不同意見出處

【不建議電鍋乾蒸的理由】
不織布同業公會文章:溫度濕度都高的地方,靜電消失的很快
http://www.nonwoven.org.tw/index.php?Act=0&SK=11290&MK=0&PK=5345
不織布同業公會文章:口罩懸掛於高溫60攝氏度空氣中30分鐘可殺冠狀病毒,但若接觸或太靠近金屬,會導致嚴重的電荷衰減,也會損壞口罩
http://www.nonwoven.org.tw/index.php?Act=0&SK=11296&MK=0&PK=5345

【政府怎麼說】
食藥署說明電鍋乾蒸的效果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2/4445310
食藥署提醒,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場所,仍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
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unds/society_20040516062279731

【COVID-19 主要是飛沫與接觸傳染,口罩選擇不一定要強調病毒過濾率】
長庚醫訊:新冠肺炎會氣溶膠傳播嗎?
https://www.edh.tw/article/23976
Heho 健康網:醫療用口罩的防疫效果
https://heho.com.tw/archives/65834
醫用面罩測試規範
https://www.health.ntpc.gov.tw/archive/health_ntpc/6/file/外科手術面罩相關標準與效能要求.pdf

【外科口罩乾蒸相關研究】
實驗之消毒方式:電鍋加熱 / 實驗對象:N95、布口罩、不織布口罩 / 比較數據:氣溶膠穿透率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38397/
實驗之消毒方式:電鍋、酒精、高壓滅菌 / 實驗對象:便利商店之外科口罩 / 比較數據:氯化鈉氣溶膠過濾效率
https://www.facebook.com/CSMIBMS/posts/1078986522441124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