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網際網路研究所關於網軍「操弄社交媒體全球報告」該報告涉獵八十一國網軍活動調查,台灣網軍諸種性狀的調查列於其中。

「數位化民主和自動化極權」矛盾衝突的投射,正是牛津大學對台灣網軍調查報告的文件名稱:
「台灣的計算化宣傳:數位民主遇到自動極權
(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in Taiwan: Where Digital Democracy Meets Automated Autocracy)」。

「數位民主遇到自動極權」的現象就台灣而言集中表現為「政治狙擊」,雇主鎖定對象、網軍政治狙擊、一槍斃命,三位一體。
案例一,二○一九年四月十四日台灣「新新聞」報導:「英德之爭」,賴清德公開要求蔡英文停止網軍攻擊,賴最終敗陣出局。
案例二,二○二○年四月九 日英國BBC新聞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責台灣網軍在網上對他進行種族主義攻擊,他說「我為自己是黑人而自豪」。
案例三,二○二一年五月五日東森新聞雲報導,資深媒體人黃暐瀚七旬老母凌晨出門不幸被酒駕男撞死引起熱議,粉專PO出許多仇恨言論。
案例一基於政敵,
案例二基於民粹,
案例三基於政見不同。
試問在台灣還有那個乾淨空間可免於網軍的政治狙擊?

台灣執政黨網軍的產業化模式有別於他國:
第一,府院黨+
第二,中央廚房+
第三,側翼名嘴+
第四,社交媒體帳戶(含機器人)。
其他國家可能有隱性的第一和第二項,但沒有顯性的中央廚房。
台灣不然,在行政院竟然有納入人員編制的相應「顧問」和各種「小編」,台灣的公務或準公務人員同時成為不同派系政客服務的傭兵,這是對台灣公務人員,也是對職業分類最大的褻瀆!

台灣十分遺憾,執政黨為了穩固政權和保持利益利用網軍自動獨裁,這就是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香港「亞洲周刊」蔡英文龍袍加身「英皇」封面故事「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的來由!
近 31 日
2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vanillam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vanillam 查核回應
訊息引用的牛津文章,探究了台灣的數位宣導「研究報告」主要是分兩部分:一是來自內部政治氛圍,一是來自中國干擾。
並非對台灣網軍「調查報告」。

訊息最後引用《亞洲週刊》對蔡英文評價,其相反意見亦見於「亞洲週刊維基網站」:
《北京之春》匿名編輯稱蔡英文「既是民選,何來獨裁」,認為《亞洲周刊》的封面抄襲了《經濟學人》的習近平穿著皇袍以示其獨裁的封面,認為《亞洲周刊》編輯把皇袍加在蔡英文身上,卻不批評習近平獨裁,「可見此刊物已經墮落成中共的幫兇」。

資料佐證

牛津文章網站:
https://oxford.universitypressscholarship.com/view/10.1093/oso/9780190931407.001.0001/oso-9780190931407-chapter-6

亞洲週刊維基網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亞洲週刊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