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2.0

這些基因引起身體風暴,年輕人更嚴重!

大S驚傳因為流感併發肺炎驟逝,震驚演藝圈,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流感這種看似普通的病毒,健康的年輕人有時候反而比年長者病得更嚴重,這其實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免疫風暴失控,強壯的身體反而成了高風險族群。

病毒入侵展開肺部危機!

張家銘表示,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但對部分人來說,這不只是一場普通的感冒,而是一場肺部危機。病毒進入人體後,會鎖定肺泡上皮細胞,特別是負責修復與維持肺功能的II型肺泡細胞。它透過血凝素(HA)與唾液酸受體結合,成功入侵細胞並開始大量複製。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肺部的巨噬細胞與上皮細胞透過RIG-I、TLR3等受體偵測病毒的存在,釋放發炎信號,號召免疫細胞前來作戰。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

免疫風暴讓肺部變成戰場

他表示,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然而,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這些基因讓免疫系統開大絕

張家銘表示,影響免疫過度反應的關鍵基因,包括以下這些:
IL6、IL1B、TNF:負責發炎信號,過度活躍時會引發劇烈發炎。
TLR、RIG-I、JAK-STAT:這些基因決定免疫細胞如何偵測病毒,過於敏感可能會放大免疫反應。
HLA基因:影響身體如何辨識病毒,某些變異可能讓免疫反應過度激烈。
FAS、GZMB:控制細胞凋亡,異常時可能造成過多健康細胞被攻擊。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在感染流感或COVID-19時,病情反而比老年人更嚴重。免疫系統太強,不見得是好事,一旦失控,就可能變成「內部炸彈」。

病程變化快 短時間內就呼吸衰竭

這時候,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而是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有時候,這些變化來得很快,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

細菌趁勢入侵加速病情惡化

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細菌便趁機入侵。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

從發燒到重症可能不到兩天

許多人以為流感只是一般感冒,但對某些人來說,它可能在幾天內奪命。很多重症病人最初只是發燒、咳嗽、覺得疲倦,幾天後卻突然出現呼吸急促、血氧下降的情況。當肺部發炎嚴重、無法自行呼吸時,可能需要氣管插管,甚至葉克膜來維持生命。等到需要高階搶救時,存活率已經大幅下降。

降低免疫風暴的方法

面對流感,單靠多喝水、多休息並不夠,真正能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
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風險,即便不幸感染,症狀通常較輕,較不容易發展成重症。
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可以減少病毒複製,降低併發症風險。
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如果發燒超過39°C,出現極度倦怠、喘不過氣的情況,不要硬撐,應立即就醫。
警惕細菌感染:如果流感好轉後又突然發燒、咳黃痰、胸痛,可能是細菌性肺炎,需要立即就醫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
戴口罩、勤洗手:流感病毒透過飛沫傳播,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Asdfgh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Asdfgh 查核回應
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及D四種型別,其中只有A型與B型可以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

傳染方式主要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尤其在密閉空間中,容易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之飛沫而傳染給其他人;另外,由於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故亦可經由接觸傳染。

潛伏期通常約1-4天,平均為2天。出現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的1-2週內。

可傳染期一般而言約在症狀出現後3-4天內傳染力最強。

流感併發重症為患者出現類流感症狀後2週內,因併發症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其確定病例為流感病毒檢驗結果為陽性者。

目前用於治療流感之抗病毒藥劑,以神經胺酸酶抑制劑為主,包括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Eraflu®,易剋冒膠囊或速剋流口服懸液用粉劑) 及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等,可用於治療或預防A型及B型流感。

不同意見出處

疾病介紹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HMC9qDI4FA-gDrbcnFlXgg

疾病介紹

疾病簡介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但通常均在一週內會康復。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及D四種型別,其中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目前主要流行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有A型流感病毒的H3N2亞型與H1N1亞型,以及B型流感病毒的B/Victoria與B/Yamagata種系等4類。臨床上所謂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HMC9qDI4FA-gDrbcnFlXgg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AI 自動分析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