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台灣增加天然氣發電是條死路
12:452021/11/22
政府大力推動天然氣政策,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盧倩儀副研究員表示,台灣的增氣政策是一個反科學,不顧人民死活的政策,因為天然氣排放甲烷是煤的「非常多倍」,天然氣的甲烷排放在氣候變遷上成眾失之的,台灣政府卻一直閃躲這個問題,她認為,台灣能源押寶在人人喊打的天然氣上,極為不智。
盧倩儀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瘋「減甲烷」,因為減甲烷在遏止地球暖化角色太重要,如果為地球的增溫溯源,至少是四分之一的增溫要算在甲烷頭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人為甲烷排放,甲烷是天然氣的主成份,鎖熱能力超強,在大氣中壽命短,所以甲烷排放一減下來,地球暖化馬上受到控制,不像二氧化碳,即便今天停止排放,幾百年前的二氧化碳仍在大氣中,沒有辦法抓回來,因此減甲烷的效果是立竿見影。
盧倩儀表示,天燃氣發電的二氧化碳排只有燃煤的二分之一,這也是台灣政府一再強調的重點,也是台灣政府增氣政策的基礎,問題是,天燃氣發電的甲烷排放卻是燒煤的非常多倍,這個事實會拖垮增氣政策的立論,政府也一直閃躲此點。
盧倩儀表示,為了避免天然氣被淘汰,美國化石燃料業者想出了天然氣是過渡能源或天然氣是橋接能源(bridge feul)的話術,這個洗腦公關口號是美國業者刻意選擇對業者片面有利的科學喊出來的,因為傳統天氣田逐漸枯竭,頁岩氣取而代之,頁岩氣更比傳統天然氣要「髒」,未來頁岩氣又將會在台灣增氣政策扮演顯著角色,增氣政策其實是帶領台灣走向一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