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台灣增加天然氣發電是條死路
12:452021/11/22
政府大力推動天然氣政策,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盧倩儀副研究員表示,台灣的增氣政策是一個反科學,不顧人民死活的政策,因為天然氣排放甲烷是煤的「非常多倍」,天然氣的甲烷排放在氣候變遷上成眾失之的,台灣政府卻一直閃躲這個問題,她認為,台灣能源押寶在人人喊打的天然氣上,極為不智。

盧倩儀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瘋「減甲烷」,因為減甲烷在遏止地球暖化角色太重要,如果為地球的增溫溯源,至少是四分之一的增溫要算在甲烷頭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人為甲烷排放,甲烷是天然氣的主成份,鎖熱能力超強,在大氣中壽命短,所以甲烷排放一減下來,地球暖化馬上受到控制,不像二氧化碳,即便今天停止排放,幾百年前的二氧化碳仍在大氣中,沒有辦法抓回來,因此減甲烷的效果是立竿見影。


盧倩儀表示,天燃氣發電的二氧化碳排只有燃煤的二分之一,這也是台灣政府一再強調的重點,也是台灣政府增氣政策的基礎,問題是,天燃氣發電的甲烷排放卻是燒煤的非常多倍,這個事實會拖垮增氣政策的立論,政府也一直閃躲此點。

盧倩儀表示,為了避免天然氣被淘汰,美國化石燃料業者想出了天然氣是過渡能源或天然氣是橋接能源(bridge feul)的話術,這個洗腦公關口號是美國業者刻意選擇對業者片面有利的科學喊出來的,因為傳統天氣田逐漸枯竭,頁岩氣取而代之,頁岩氣更比傳統天然氣要「髒」,未來頁岩氣又將會在台灣增氣政策扮演顯著角色,增氣政策其實是帶領台灣走向一條死路。

近 31 日
1 次瀏覽
網友回報補充

她不是這方面的專業

本訊息有 2 則查核回應
MrOrz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MrOrz 查核回應
這是歐美文化研究學者的個人意見;環工專家趙家緯則指出,盧倩儀的論點與國內外氣候與能源專業研究者的共識不符。

🏛️ 台灣政府的政策方針為「降低『國內』碳排」,而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盧倩儀副研究員想提倡的,則是「降低石化燃料的使用」、並曾投書媒體主張取消碳排大戶與用電大戶的「特權」,也認為「倚賴骯髒能源致富的大企業」在花大把資源,向大眾宣傳「天然氣可以是乾淨的」與「核能也可以是乾淨的」。由此看來,台灣政府與盧倩儀所關注的重點不同、左右路線相異,因此做出的政策選擇也完全不同。

📊 盧倩儀引用的 2014 年康乃爾大學之研究,其中一部分就是在估算天然氣作為發電使用時,所釋出的二氧化碳當量,並且與燃煤相比,做成長條圖。不過,這份研究在計算碳排時,除了發電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外,還算進開採、運送與儲存時的甲烷,並乘以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GWP,長條圖裡用的值是 86)得到二氧化碳當量,然後得出「天然氣發電的碳排大於燃煤」的結論。

🏫 不過,台大環工所博士、藻礁公投反方代表趙家緯以德國研究指出,該篇 2014 研究中估算的甲烷洩漏率遠高於其他研究團隊的估算;在德國只要洩漏率在 4.1% 以下,用燃氣取代燃煤就有減碳效益。即使是質疑天然氣的美國環保團體,統整生命週期(意即開採、運送、使用通通算進去)溫室氣體排放量時,也是燃煤高於燃氣。

🏭 環保署在 2021 年指出,甲烷排放主要發生在天然氣開採及運輸階段的逸散,並非在使用階段,而台灣沒有開採石油及天然氣。甲烷僅佔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6%;而所有甲烷排放源裡,主要來自廢棄物處理及農業排放,僅有 5.4% 來自天然氣逸散。

🌐 經濟部也說明,由於天然氣發電碳排較低,可替代燃煤、燃油等高碳排燃料,因此國際能源總署 IEA 也沒有因為甲烷排放問題,就建議減少天然氣使用。

不同意見出處

【盧倩儀觀點】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盧倩儀投書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624
盧倩儀引用之研究。天然氣與燃煤用於發電時的碳排量比較圖為 Figure 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ese3.35

【反方意見】
台大環工所博士趙家緯投書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31344
2021/11/4 - 105國簽署甲烷減排30%承諾 環保署:台灣已減50%
https://e-info.org.tw/node/232660

偏頗引用才是反科學 正視燃氣於淨零轉型的橋接功能--上報

三接遷移公投提案方與支持政黨,近期大量引用中研院歐美所盧倩儀研究員的論點,批評增加天然氣悖離國際氣候......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31344
邊緣人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邊緣人 查核回應
整理環境資訊中心網友留言

1.發電用的甲烷並不是「排放到大氣中」,而是拿來「燒」,燒完後的甲烷跟沒燒直接排放到大氣是不一樣的,把兩者混為一談有誤導之嫌。

2.畜牧業的甲烷排放量是甲烷排放的大宗,完整、認真討論的論述,應有天然氣跟畜牧業甲烷排放比較。

3.不是掛名「學者」,觀點就是正確的。Google 搜尋「盧倩儀」,發現他所屬的單位是「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當然也不是非專業就不能評論此議題);也曾對萊豬議題評論過,被立委林淑芬說是誤導,大家可以搜尋相關文章,作為作者是否有政治立場偏好的參考。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posts/4638073956257551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ufen.fans/posts/999384916763879
2 則回應被作者自行刪除。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