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長新冠治療方案

來源:FLCCC Alliance
日期:2023年3月4日

由於長新冠 和疫苗後綜合症之間有明顯的重疊,請參閱I-RECOVER 疫苗後治療方案以了解詳細的治療策略。本頁重點介紹了這兩種綜合徵之間的差異,即持續性機化性肺炎。


(一) 關於長新冠
長新冠,也稱為長途 COVID 綜合症 (LHCS),最近被稱為“COVID-19 的急性後遺症 (PASC)”,是一種多樣化的綜合症,其特徵是長期不適、頭痛、全身疲勞、睡眠困難、脫髮喪失、嗅覺障礙、食慾下降、關節疼痛、呼吸困難、胸痛和認知功能障礙。

高達 80% 的患者在 COVID-19 後經歷了長期疾病。此外,許多 COVID-19 疫苗受傷患者的症狀都很常見;事實上,這兩種疾病都被認為是“刺突蛋白相關疾病”的表現,在症狀、發病機制和治療方面有明顯的重疊。

使這個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是,許多長期感染 COVID 的患者都接種了疫苗,而疫苗受傷患者的症狀往往因急性 COVID-19 感染而加劇。

長新冠可能在急性感染後持續數月,幾乎一半的患者報告生活質量下降。患者可能會遭受長期的神經心理症狀,包括多個認知領域。長新冠的一個令人費解的特徵是它不是由初始疾病嚴重程度預測的;長新冠經常發生在輕度至中度病例和不需要呼吸支持或重症監護的年輕人中。

在大多數情況下,長新冠的症狀集與慢性炎症反應綜合徵 (CIRS)/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徵非常相似。與 CIRS 的一個重要區別因素是觀察到長新冠 自身繼續改善,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進展緩慢。另一個重要的觀察結果是,與影響老年人或有合併症的人的嚴重 COVID 相比,長新冠 包括更多的年輕人。此外,已觀察到肥大細胞激活綜合徵 (MCAS) 與長新冠 之間的相似性,許多人認為長新冠 是 MCAS 的一種變體。


(二) 症狀組
長新冠的臨床體徵和症狀可分為以下幾類。這種分組的原因是允許器官特異性靶向治療或個體化治療:

• 呼吸系統:氣短、充血、持續咳嗽等。

• 神經:腦霧、不適、疲倦、頭痛、偏頭痛、抑鬱、注意力不集中、認知改變、失眠、眩暈、驚恐發作、耳鳴、嗅覺缺失、幻覺等。

• 肌肉骨骼:肌痛、疲勞、虛弱、關節痛、無法運動、運動後不適、無法進行日常活動

• 心血管:心悸、心律失常、雷諾樣綜合徵、低血壓和運動性心動過速

• 自主...
近 31 日
1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An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Ann 查核回應
FLCCC倡導各種新冠肺炎未經批准的療法,包括伊維菌素、羥氯奎寧等等,並經常宣傳有關疫苗的錯誤訊息,若民眾出現長新冠症狀,務必尋求正規醫療協助,切勿自行嘗試FLCCC的治療方案。

1. 針對長新冠,目前還沒有經過驗證的藥物治療方法,可能出現多種病症,患者應根據自己最明顯的症狀去相應門診求醫。

2. FLCCC指出「COVID-19急性症狀期未接受足夠抗病毒治療(如伊維菌素等)更可能發展為長新冠」,為錯誤論點。

首先,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已表示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可信度極低,台灣、歐美各國的醫療指引均不建議使用。

另,目前常新冠發病原因未有定論,根據《自然》科學期刊,學界認為最有可能的兩種情形為(1)來自最初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所觸發針對人體組織的抗體反應(2)大量病毒潛伏在人體組織造成的持續傷害。雖目前有研究指出「抗病毒治療」可能是減少新冠病毒後遺症風險的工具之一,但專家表示口服藥不太可能完全解決問題。

3. FLCCC認為長新冠與「疫苗後綜合症」類似,但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及瑞士、美國相關研究,都已指出接種疫苗可以減低長新冠的風險。

資料佐證

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ong-term-effects/index.html

長新冠應該看哪一科?會傳染嗎?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3708

打疫苗有另類效益! 學者:可降低長新冠風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22003188-260418?chdtv

打疫苗有另類效益! 學者:可降低長新冠風險 - 健康

新冠肺炎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陸續鬆綁防疫政策之際,推動「疫苗加一」活動,鼓勵尚未接種的民眾外出打疫苗。打疫苗除減低住院和中重症風險,也有降低長新冠風險的另類效益。公衛學者引述研究指出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22003188-260418?chdtv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