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傳文章“USAID資金流向令人瞠目結舌”等說法為資訊操弄。以Tides Center為例,$27M是從2014-2022年八年間USAID撥款給Tides Center的總金額。而Tides Center並非捐款給BLM運動,而是從2017-2022年間協助BLM GNF管理民眾的捐款。
2. US Homeland Security 美國政府官網並沒有關於USAID的新聞,更沒有網傳文章提到的好萊塢明星收受資金相關消息。
3. 網路上同時流傳“好萊塢明星受USAID資助前往烏克蘭”的影片也不是真的,且並非出自E! News。早期分享影片的帳號都是已被研究單位標記命名為 Storm-1516 的俄羅斯政治宣傳團體。
4. 網傳文章稱"USAID打造一台全球化的左派宣傳機器" 非事實,該說法僅為撰文者個人意見。贊助對象涵蓋各國獨立媒體及獨立記者,而贊助者也來自世界各地,並非只有美國。他們追求的就是新聞自由不受政府或企業影響,事實上許多獨立記者正是因為報導政府或企業的負面新聞而受到生命威脅。
詳細說明如下:
- 文中提到USAID在
usaspeng.gov “資金流向令人瞠目結舌”等說法,為刻意誇大誤導。以Tides Center潮汐基金會為例,$27M為2014-2022年八年USAID撥款給Tides Center的總金額,這期間也經歷兩黨輪替。Tides Center是1976年在舊金山成立的慈善組織,該組織關注環境、醫療保健、勞工問題、移民權利、LGBT+權利、婦女權利和人權等領域的事業和政策。而從BLM GNF與Tides Center間的訴訟新聞可以看到,BLM認定Tides Center是在2017-2022年間協助BLM GNF管理民眾捐款的基金代理人,實際上Tides Center匯給的BLM GNF的錢也是來自民眾捐給BLM GNF的捐款,因此Tides Center並非資金贊助者,文中說該基金會是BLM金主恐有誤導之嫌。(資料:usaspending網站Tides Center資料、Bloomberg Law 2024/5/8)
- 美國Homeland Security政府官網並沒有發佈USAID新聞。Homeland Security在X上的政府官方帳號為@DHSgov,檢視內容也沒有USAID相關新聞。(資料:US Homeland Security官網、政府官方X帳號@dhsgov)
- 以“US Homeland Security News + Ben Stiller site:
x.com”在google上搜尋,可以找到X上以“US Homeland Security News”為名的帳號@defense_civil25,在2025/2/5貼文應是網傳文章提及資料來源。但該帳號是一般人付費即可取得的藍色勾勾,而認證的政府帳號是灰色勾勾。該篇貼文提及各明星收受金額以及E! News影片的截圖。(資料:X帳號@defense_civil25 貼文 2025/2/5)
- 網路流傳的E! News影片“好萊塢明星受USAID資助前往烏克蘭”,在E! News網站上並沒有相關影片。E! News告知The Hollywood Reporter網站並且回覆法新社:該影片不是真的,也並非出自E! News。(資料:法新社事實查核 2025/2/7、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5/2/7)
- 根據研究假訊息的Darren Linvill在推特上說明,從 “E! News影片“的製作形式到傳播各方面都和過去俄羅斯散佈假資訊的手法相同,而早期分享這影片的這些帳號,經常張貼假訊息,而這些訊息最後都可以追溯到已經被研究單位標記命名為 Storm-1516 的俄羅斯政治宣傳團體。
馬斯克轉發的推文來自迷因帳號"I Meme Therefore I Am," 這個帳號之前就發過包含烏克蘭的假訊息,川普的大兒子和川普的律師也都轉發這個影片,而這個36秒的影片是被合成假裝成是E! News的影片,並且用E! News的logo貫穿整部影片。聲稱USAID在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後,資助美國名人去烏克蘭以便增加澤倫斯基在外國觀眾(尤其是美國)的受歡迎程度。
特別的是,影片聲稱USAID支付金額給安潔莉納裘莉、西恩潘、奧蘭多布魯、班史提勒和尚克勞德范達美等人,甚至還將尚克勞德范達美的名字拼錯了。
E! News媒體回信告知法新社該影片不是真的,也不是出自他們。
這些藝人都有去過烏克蘭,但是沒有證據證明USAID資助他們金錢。
安潔莉納裘莉自己本身就是人道援助的主要捐助人,而2022年的新聞也提及她是自費去烏克蘭。
西恩潘當時去烏克蘭是為了拍攝跟這場戰爭的紀錄片。
班史提勒是以聯合國難民機構親善大使的身份在2022年去見澤倫斯基,他2025/2/5在自己的推特上說是自費前往,並沒有USAID或是任何人資助他。
而奧蘭多布魯則是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身份在2023年去烏克蘭
尚克勞德范達美2022年則是去傳遞希望與和平的訊息
聯合國難民機構也在2025/2/6發聲明,聯合國規章中,擔任親善大使是無償的,只有一年一元或一元等值的象徵性報酬。
法新社在
usaspending.gov網站及政府的公開資料上都找不到任何USAID付費給這些名人的證據。
法新社也發現這個影片也在俄羅斯的Telegram群組中流傳,以及俄羅斯官媒 Pravda 網站上可以找到。而同樣內容的其他假影片則有利用BBC的logo當作浮水印,針對戰爭散佈假訊息。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 Andriy Yermak 也在推特上發文駁斥E! News的影片假訊息。(資料:法新社事實查核 2025/2/7)
- “USAID 打造一台全球化的左派宣傳機器”,此說法無證據支持,也不合理,僅為撰文者個人意見。
網傳文章提到“《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JR)報導「USAID在全球資助了6,200名記者、707家新聞機構及279個媒體組織,影響力遍及30個國家。」為事實,但描述並不精確 ; 而後面這句 「換句話說,美國納稅人的血汗錢正在被用來打造一台全球化的左派宣傳機器,這也是日本、歐洲、台灣的新聞報導內容與美國民主黨的敘事如出一轍的原因。」則僅為撰文者臆測,並無證據,而《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導資訊並沒有提及也無法得出「打造一台全球化的左派宣傳機器」這樣的結論。
檢視《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導及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網站的資訊,完整內容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在2023資助了6200名記者、707家非國家媒體組織,以及279個專注於新聞自由的非政府組織(NGO),資助範圍涵蓋30多個國家。」(資料:CJR 2025/2/4、RSF 2025/2/3)
而《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JR)報導說的是:馬斯克認為該機構是“付錢給媒體進行政治宣傳”,左派也批評USAID 認為“美國在國外「推行民主」的努力,包括透過資助媒體,充其量只是無效的自由主義善舉,最壞的情況則只是陰險的煙幕。 Musk took aim at the agency for “paying media organizations to publish their propaganda” and reposted other claims to this effect. USAID has critics on the left, too, who see US efforts to “promote democracy” abroad, including through media funding, as ineffective liberal do-goodery at best and an insidious smoke screen at worst. (資料:CJR 2025/2/4)
USAID是美國對外援助與對開發中國家發展援助的聯邦政府獨立機構,對外代表的是美國,是推廣“民主”或推廣“美國價值”,不會是推廣“左派或右派”特定的角度。
獨立媒體以及像RSF無國界記者組織這類的組織,原本就是為了追求新聞自由、不受政府及企業影響報導而成立的,事實上有許多獨立記者正是因為報導政府或企業的負面新聞而受到生命威脅。不能因為美國贊助,就說他們的報導會偏坦美國,尤其這類組織涵蓋各國,而贊助者也來自世界各地,並非只有美國。
因此撰文者說 “USAID 打造一台全球化的左派宣傳機器”,無證據支持也不合理,該說法僅為撰文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