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香港前科學記者“小肥波” 2023/8/23臉書貼文摘要:2021年有研究指出即使一輩子都吃在處理水管道出口幾公里範圍內捕獲的福島魚,都只攝取到相當於 0.02 mSv 的氚,比一條香蕉的 0.1 mSv 還少。即使所有其他同位素加起來,吃一輩子福島魚都只攝取到 5 mSv ,與牙科照一次 X 光片相同。你會說魚會周圍游怎麼辦,同一研究指出,即使一輩子吃距離出水口 20 公里的魚,氚攝取量更會下降 100 倍,與自然背景輻射量相比,實際上差不多等於零。
- 不久前台灣才因為“不理性的搶購”而經歷了「自證預言」的蛋荒,而這些科學上認定無食安疑慮的海鮮,是否要因為“不理性的不消費” 造成台灣漁民生計受影響?也請試著思考,要將核廢水處理到對人類、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所需耗費的人力、金錢、環境成本,遠比想像中大且困難。核電並不如擁核者說的污染最少或最便宜;事實上只是污染尚未發生、尚未被計入發電成本裡,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提倡能源轉型,使用再生能源的原因。即便核廢水已處理到低於國家標準值卻依然讓民眾有心理上的恐懼,要克服心理障礙不容易,但建議理性看待,不要過度恐慌。若還是選擇不吃海鮮,則需注意要從其他食物補充可能缺乏的營養素。
- 原能會設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資訊平台”網站,提供日本含氚核廢水排放監測及相關資訊說明,請至
https://tworis.aec.gov.tw/Portal- 小肥波2023/8/23臉書貼文全文:
很多香港人都對日本將會排放福島核處理水感到憂慮,香港政府更加立即話要禁來自十個日本縣的海產。到底現時的科學證據是怎樣說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東京電力與日方都指,福島核處理水在排出之前,會經過濾過程將去除超過60種核輻射同位素,包括最令人憂慮的鍶90和碘129,最終排出的水只會剩餘碳14和較多媒體注意的氚,兩種同位素均難以在水被完全去除。
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具有放射性會釋出 β 射線,其半衰期為 12.3 年 [1] ,亦即每過12.3 年天然含量就會減少一半,相對其他放射性同位素而言是較短的一種。由於 β 射線只會放出高速移動的電子,加止氚本身放出的β 射線弱,不會穿透人體,因此只有大量吸入、攝取氚才會增加患癌機會。
即使你攝入氚,大多數氘會以尿液中的氚水、呼吸中的水分和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至於大多數吸入的氚,則會以氚化氫氣會立即呼出。釋放到環境中的氚可以進入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中。因為人體保留氘的時間比氚水長,意味著氚原子在體內更有可能衰變,可能會損害細胞,但身體可以自行修復此類損傷。
氚在自然中也有出現,用數字解說:
1. 每年地球大氣層製造 140-200 克氚 [2]
2. 全球海洋共有 23 公斤氚 [3]
3. 福島製造的氚不足 2.8 克 [4]
日本當局本身就計劃在大約30 至 40 年內逐步在稀釋同位素 100 倍後釋出處理水。每年,大約 0.06 克氚將被排放到太平洋中,這將使太平洋中的氚含量每年改變不到 0.001% 。請問要驚甚麼?
至於食安方面,2021 年有研究指出 [5] ,即使一世都食在處理水管道出口幾公里範圍內捕獲的福島魚,都只攝取到相當於 0.02 mSv 的氚,比一條蕉的 0.1 mSv 還少。同研究亦表明,即使所有其他同位素加起上來,吃一世福島魚都只攝取到 5 mSv ,與牙科照一次 X 光片相同。你會說魚會周圍游怎樣辦,同一研究指出,即使一世食距離出水口 20 公里的魚,氚攝取量更會下降 100 倍,與自然背景輻射量相比,實際上差不多等於零。
更重要是,其實各地核電廠都有排出氚水,亞洲的排放量普遍都比英國與加拿大低,但中國與日本相比,則是日本的更低。當然你可以擔心,但科學如此解釋,你都一意孤行,只會浪費心血。
又有些議員又問點解環團不出來抗議,不是有科學數據嗎?科學數據就是告訴你:日方計劃如無意外就沒問題。僅此而已。
1. Canadian Nuclear Safety Commission. (2021). Facts about tritium. Retrieved from
https://nuclearsafety.gc.ca/....../fact-sheets/tritium.cfm2. IRSN. (2012). Tritium and the environ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en.irsn.fr/....../Pages/Tritium-environment.aspx3. Oms, P., Du Bois, P.B., Dumas, F. & et al. (2019). Inventory and distribution of tritium in the oceans in 2016. HAL open Science.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1.448
4. Bessemer, K.O. (2020). Opening the floodgates at Fukushima. Science Vol 369, Issue 6504, pp.621-622. doi: 10.1126/
science.abc1507
5. Bezhenar, R., Takata, H., de With, G. & Maderich, V. (2021). Planned release of contaminated water from the Fukushima storage tanks into the ocean: Simulation scenarios of radiological impact for aquatic biota and human from seafood consumption.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ume 173, Part B, December 2021, 112969. doi: 10.1016/j.marpolbul.2021.11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