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他同時也是是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的主持人,他的分析和建議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因為:
(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佩掛N95。由此意謂在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在那些和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remdesivir,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對孕婦有mutagenesis,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訉息給大家:(1)和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軽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帶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注射疫苗,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只有30%及75歲以上的44%再打好打満。
(2)使用「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建議但非強制那些和COVID-19 omicron密切接觸者,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帶好口罩5天。
(5)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不要再強制帶口罩,否則處罰,除非是狀況4。
(8)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帶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國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救命,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Lala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ala 查核回應
引用自 C.H. Yen 查核回應
https://cofacts.tw/article/epdglkspri71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臉書並無此文
李佳燕醫師有轉貼此文附上鏈結,但文章已經無法讀取
所以無法確定是否為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的論點

另外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院士有接受《鏡電視》訪問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509edi036/
此篇內容的可信度會比原訊息高。

資料佐證

李佳燕醫師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5002605906503837&id=352770338154107&__cft__[0]=AZVbJIFV0v9ZB7YRNWyvrJVSvuv2_k6E3Iys6xVTR5-0Miwc5EZfg2XzSG5VxGuUSQm6gaC-ZdBUo1EZIf9xjnnOMZ0Mx6-eFm6ts1polMW7AoViCWXicwDfs9JnqhQt7z1Iq2of9uafiDuNYqdCS2av&__tn__=,O,P-R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臉書 五四感懐(一):一士之諤諤 疫情確診屢創新高,人心惶惶,今天是五四,台灣有民主,但是抗疫須要的是科學,只不過過程還要經過人性的試煉。正知正念才能有穩定的心去面⋯⋯ | Cofacts 真的假的

https://cofacts.tw/article/epdglkspri71

「該聚焦防止重症及醫療資源分配」 中研院院士:指揮中心政策矛盾應轉向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政策朝向共存執行,中研院生醫所所長、台灣精準醫療計劃(TPMI)主持人郭沛恩院士今(9日)指出,衛福部疾管署對這波疫情的反應比起其他國家還要快,但也提出指揮中心在政策上的矛盾之處,認為現階段指揮中心該著重的不是預防確診、看數字,而是聚焦在如何防止重症、就醫和死亡。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509edi036/
4 則回應被作者自行刪除。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