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以檢視影片內容

逐字稿

今天7點49分國際新聞,疫情在美國和歐洲又開始嚴重了,所以專家要大家了解下列二件事,一奧馬克沒有免疫力得了還會再得,二,此病毒是沒有所謂共存,原本專家說的共存是錯誤的,所以請大家重視這件事,加強防疫因為病毒進入人體後的變化不可預測,病毒已變異疫苗沒更新已失去防護作用,所以打三劑一樣會確診重症和死亡保護好自己,不要染疫才有健康,
真的沒退路了,全球都一樣,大家只有認真,做好防護沒有僥倖可言,一定要戴口罩,因為新的COVID-19 Omicron Bars-85的延伸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新的COVID-19 Omicron Bars-85延伸病毒的症狀如﹔1. 不咳嗽﹔2. 不發燒只會有﹔3. 關節痛﹔4. 頭痛﹔5. 頸不疼痛﹔6. 上身腰痛﹔7. 肺炎﹔8. 一般情況下沒有食慾﹔
COVID-19 Omicron Bar的毒性比Delta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疾病進展到極端嚴重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讓我們更加小心,該病毒株不會沉積在鼻咽部,它直接影響肺部及窗口持續時間較短,幾名被診斷出患有COVID-19 Omicron的患者最終被診斷為沒有發燒也沒有疼痛,但在X光片上發現了輕微的胸部肺炎,COVID-19 Omicron的鼻拭子檢測結果通常偽陰性,鼻咽檢測
假陰性的病例越來越多,這意味著病毒會在社區傳播,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COVID-19 Omicron變得非常有害,病毒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請注意避開人多的地方,即使在空曠的地方也要保持1.5米的距離,戴上雙層口罩戴上合適的口罩,在大家沒有任何症狀,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勤洗手,這種COVID-19 Omicron Wave,比第一波
COVID-19更致命,所以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冠狀病毒的預防,不要將這些信息留給自己儘可能與其他親友分享,尤其是與家人和好朋友分享。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Li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假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表示,BA.4、BA.5的症狀與之前的omicron沒有明顯差異,常見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咳嗽、倦怠、發燒等,「沒有咳嗽」、「不會發燒」並不正確。目前Omicron的重症及致死率,沒有異常升高,高五倍的說法也是錯誤的。醫師表示若僅施打2劑以下,將可能保護力不足,但施打3劑疫苗後,二次感染Omicron造成重症及後遺症的機率將降低。即使確診過,仍建議接種追加劑。打過三劑疫苗且確診過的族群,對再次感染有症狀的Omicron保護力約80%。確診過但未接種疫苗者,對有症狀Omicron感染約50%有保護力,對重症約70%。

研究顯示,接種疫苗或自然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雖不能保證不會確診,仍能大幅預防重症。

資料佐證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369648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63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310

確診Omicron後不代表有無敵星星!醫師曝少做1件事恐二度感染,抗體保護力最多維持半年-風傳媒

本土疫情持續發燒,累積到現在已經231萬人確診,日前指揮中心曾表示,已經確診過康復並且解隔,3個月內再接觸個案不用被匡列。因而被外界形容如獲得「無敵星星」。不過6日發言人莊人祥證實,根據紀錄顯示,2020年至今有「二次確診」的個案數高達1212人。雖然有文獻說感染第二次比較輕微,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369648

【錯誤】新的COVID-Omicron變種冠狀病毒是致命和不容易正確檢測的?改編舊訊息,目前並無根據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網傳訊息在2021年7月時出現一相似版本,內容大致相同,僅是將舊訊息中的「Delta」替換成「Omicron」。截至查核報告發布為止,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指出,感染新變種病毒Omicron的症狀和其他新冠病毒有什麼不同,也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指出Omicron的傳染力、毒性以及死亡率比Delta變異株高。Omicron的感染途徑跟原來的病毒類似,所以PCR是可以檢驗出來的。因此並沒有Omicron就特別容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310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