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堂堂正正的公教人】
洪聖雄同學的夫人李枝桃校長,本日刊登在民意論壇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的文章: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43971,以下是完整全文: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孩子:前些時候你帶著困頓的神情和我談到社會紛紛擾擾的年金問題,你說起退休軍公教的抗爭,和年輕世代對未來的惶惑,你說各有其痛,不曉得該站在哪一方,你問我為何不說一句,我拍拍你的肩膀:「說給誰聽?誰願意先擱下自己聽聽別人說」
你說都不敢提起自己的父母是公教人員,公教人員似乎成了拖垮國家財政的主要原因。我輕輕一嘆,一句話也不想講。腦海裡浮現務農的父母,黐黑的臉上因著颱風吹走農產品而淚流滿面,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當公教人員。也浮現同學嫌棄教師一個月一萬多元低薪離去的背影,更浮現我把薪水拿來幫助學生,他們感恩並充滿希望的一張張小臉,孩子,我活得自在,你也要站得挺拔。
近日你拿到保險儲蓄還本的錢,很驚訝的問我們怎會有這筆錢?那是爸爸在你年幼時即為你加入的儲蓄險,每三年還本,而且只要繳交二十年後,終身還本,往生後還可以把繳交的錢都領回來。你一聽瞪大眼睛說,我們才廿幾歲,若以平均壽命活到七八十歲,那保險公司不是虧大了。
是呀!所以後來那種保險就停辦了,「保險公司會繼續給付嗎?」你質疑的問我,我說企業講求的信用,不會不給付的,你一聽調皮的說:可惜你們只投保三十萬,當初投保多一些,現在就可以領多一些。
是呀!繳多領多是誰都知道的道理,但得看自己有沒有能力繳多一點呀!
「如果把政府當成壽險公司來看,訂下規定由人民自由選擇,規定拖垮自己是該及時修正,但要檢討的也該是訂規定的人而不是投保的人」孩子,你懂得這道理,但畢竟政府不是保險業,在我們就職其間,為了國家財政,已經數次修改退休規定,那幾次改變並沒有公教人員有意見,大家只是「啊!改了喔!」,錯愕一下而已,但仍繼續工作。你想想為何現在這麼多人要上街頭?我希望你要懂得分析事理,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要懂得寬容看待一切,我們的社會缺諒解不缺仇恨呀!
「媽媽,你們不要煩惱未來喔!我們會好好努力,你們就安心快樂的生活」,孩子,聽你這麼說,我也承諾會健健康康的不造成你們的困擾,「一家人就該是如此,彼此為對方努力、珍重」。
「對了,儲蓄險我們姐妹都有嗎?」孩子,你們都是我孩子,我怎可能偏頗一方?怎可能說誰是我內心最柔軟的一塊?不管你們成了達官顯要或是販夫走卒,都是我的孩子,我絕不會輕誰重誰。
「雖然阿伯是董事長,出入名車代步,爸爸開小車,但我看爸爸的生活也不比阿伯差,爸爸不但不會嫉妒怨恨,反而以他的兄弟為榮」孩子,你引喻得好。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同生活誰也不用羨慕誰,但既是一家人,就該祝福並引以為傲。
「感覺你們那個世代比較幸福,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孩子,未來永遠是不確定的,而希望是自己給的,我們告訴自己努力就有希望,不努力就一點希望也沒有,時代變遷是必然的,不管變化多快,總有能站在浪頭上的人,你得想辦法站上去還要站穩,而不是站在一旁唏噓感嘆。或是埋怨仇恨。
孩子,我們沒有實質財產可以給你們,但有的是典範給你們學,記得當講到你的父母是公教人員時,你要很驕傲的說:我的父母和很多公教人員一樣,孜孜矻矻,清廉自持外,還能傾力幫助弱勢,他們從沒要求政府該給他們多少,而是他們一直思索能給社會多少。
孩子,你們以前的王老師一直默默行善,他往生前,我去看他,他提到年金汙辱氣憤不已,有種被潑糞的感覺,但他並沒有因之停息對社會的愛,他選擇遺愛人間,把眼角膜捐了出來。
孩子,請大聲的說我父母是公教人員,我們是堂堂正正不貪不取的公教人員。這是我們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