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必知,我下面講的很多你可能已經知道,也在做,但是我猜有一些地方可能還是沒注意到。美國最糟的時候全國一天30萬人感染,洛杉磯一天兩萬。一年多下來因COVID死亡人數有60萬左右。但是我們沒事,沒感染過一直到打完疫苗。我講的可靠嗎?比LINE群組上很多在傳的假新聞可靠。我在哈佛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時就必須用到病毒,我只是把實驗室一般安全流程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而已。醫院急症區的醫護人員差不多也是按照類似的原則在保護自己。

- 戴口罩:我知道台灣不缺外科用口罩 但是去人多的地方,只要還能呼吸 「外科用口罩外戴布口罩」有好處 (1) 防禦性更好 (2) 外科用口罩依臉型 兩邊常有漏洞 布口罩可以幫忙壓緊 (3) 在外頭的布口罩每次回家就直接拿去洗 在裡頭的外科用口罩由外往裡摺後可以多用幾天。現在有很多新聞在爭兩層口罩的用意(台大醫院的不能用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說這件事,一般的民眾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怎麼把一層口罩戴對),解釋起來複雜,只要記得這個組合是對的:「外科用口罩在內,外面覆蓋布口罩」

- 社交距離:口罩和距離要同時做,對話的兩個人都要(1)戴口罩 (2) 保持一個人躺平長度的距離 (3)可能的話,在室外空氣流通的地方講。目前最好「原地不動」,親友不要互訪。家中如果有老人家,手邊有沒有一盒外科用口罩?從現在起,非得去看老人家的人(包括看護)一定要戴著口罩,老人家也要戴著口罩,保持一個人的距離講話。如果老人家聽不到,別人還得得就近講,風險增加,雙方都戴著口罩更顯得重要。基本概念就是,外出或是必要到別人家拜訪,要注意你本人周遭任何其他人不要靠近到呼吸同樣的空氣。(請注意:到親友家不算回到你自己家,算是去拜訪,口罩不應該摘下來。)

- 外出衣物:我知道現在很熱沒錯 外出如果會接觸到其他人 最好還是有兩層(譬如裡面T-shirt 外罩薄長衫)進家門之前 外面的衣服在外面脫下 留在外面如果要再穿 或反摺拿去洗 整個過程口罩還是留在臉上 最後脫(因為脫衣服時難免會揚起上頭沾的髒東西)我要穿不只一天的衣服或褲子脫下後絕對不進臥室。

- 公共運輸:很簡單,非絕對必要一律停止。非使用不可的話(譬如要搭公共運輸才到得了打疫苗的地方),兩層口罩,勤洗手(把手什麼的碰過要洗手或用乾洗手),想像自己在一個泡泡裡,全程保持跟周遭人的社交距離(一個人躺平的長度)。

- 家中分區(從外到裡):醫院或實驗室也是同樣的道理,外頭回來的東西盡量留在外頭(譬如車庫),該擦的擦該洗的洗,擦完了才帶進乾淨區。我們家還有一個「半乾淨區」(譬如玄關),有的時候東西多稍微約略擦拭後得暫放「半乾淨區」,稍晚再仔細處理,才全數帶進家中的「乾淨區」。公寓大廈沒有車庫但概念相同,外頭到裡頭的物品(包括你自己身上的衣物)都是經過分類或清潔的步驟才逐漸往家中移動。這樣確保家中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受污染。

- 使用消毒擦拭巾:外頭買回家的東西,外袋有外包裝的我們都會擦拭後才能帶入「乾淨區」。生鮮蔬果如沒有外袋或外包裝(當然你也不想消毒擦拭巾上的化學品吃進身體),最後要煮過的都沒問題。 要避免的是外包裝外袋從人多的地方回家沒消毒就進了廚房冰箱。從外面回家,在外面拿出來過的東西像手機、皮夾、鑰匙、筆都要擦拭過才能進家中的「乾淨區」。郵件,不重要的先擺在外頭吹風曬太陽幾天,急件用消毒擦拭巾擦過了才開,看完信件內容,要用肥皂洗手。家中進門的門把,桌子的表面,最好每天用消毒擦拭巾擦一回。

- 使用酒精噴霧消毒:避免用在生鮮,吸入太多,或靠近有火有電的地方。我們用得不算多,而且只在外頭通風處。就算要用, 噴的時候,一定是往外對著物品噴,不要往內對著自己噴。

- 洗手:肥皂洗手要搓洗20秒,口罩摘下不再出門的話要用肥皂洗臉,順便連眼鏡也洗了。手除了要避免接近口鼻還要避免接近眼睛,眼睛、眼淚也有可能成為傳染的途徑。

- 疫苗:能預約到就打,AZ也很好,全英國都打AZ。繼續等別牌疫苗不見得以後比較好搶到,越早保護到越好。疫苗的風險很低,如果擔心可以讓家庭醫師知道要去打疫苗,以備不時之需。打疫苗前不要吃止痛或退燒或消炎藥 要讓疫苗產生正常的免疫反應 之後可能有痠痛(通常要第二劑之後)頭痛 如果能撐過去 也儘量不要吃止痛藥 好讓疫苗產生正常的免疫反應。

寫起來感覺很囉嗦,但是這些做習慣了就好,一年多下來不但沒得到新冠,連感冒都沒上身。如果你在過去一年,曾經感冒過,或你周圍認識的人曾經感冒過,就表示在防疫上有缺口。幸好只是感冒,從現在起就要重新檢視新生活習慣,把缺口補起來。可以做得到,會過去的!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