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苓

#到底是誰不要和平?

好,讓我們一次把話說清楚,文字可能有點長,但請耐心看完,因為這事關每個人的身家性命。

現在有一個最大的誤會就是:有很多人好像以為「戰爭」與「和平」是兩個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項目。

于北辰將軍說得好:「戰爭與和平,從來就不是選項。」

沒有人不愛和平,但請問八年對日抗戰,是因為中國人不愛和平嗎?

請問八二三炮戰,是因為金門人不愛和平嗎?

請問俄烏戰爭,是因為烏克蘭人不愛和平嗎?(他們甚至在開戰的前一天,都還相信俄國不會打烏克蘭)

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送給你的禮物。得到和平的方式只有兩種:

第一、你夠強,敵人打不過你,或者打你的代價太大,所以不敢發動戰爭。

第二、你求和,不在乎被屈辱、被奴役,你投降了敵人自然不須要戰爭。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是靠著曲意承歡、卸除武裝、自我矮化,然後依賴對方的「慈悲心」而能夠得到和平的⋯

呃,也不是沒有啦,後晉的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年年納貢、向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國王自稱兒皇帝⋯最後呢?還不是被滅了!

如果你覺得五代十國太遠了,好,那就來講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原本中華民國政府留下來的、「愛好和平」的軍公教人士約200萬人,大多數在中共政局穩定之後,以「清匪反霸」的名義關押、管訓、下放、勞改、處決,家產全數抄沒⋯

至於「熱愛和平」、事先就向中共投降的國民黨知名高級將領,全部被公開行刑處死,一個不留(現在還可以查得到死刑名單)。

如果這樣的和平你也要,如果和平的代價是全民要被迫接受「再教育」,如果你寧可接受這樣悲慘的「和平」也不願挺身保衛自己,那我真的無言。

然而真相大白:原來我們可以選擇的,不是戰爭或和平,而是尊嚴或屈辱,是民主或專制,是自由或奴役⋯我當然,絕對,永遠都選前者,那你呢?

二次大戰時,英國人沒有為了「追求和平」而放棄對抗納粹侵略,最後終於在和盟國的協力奮戰之下,保住了他們的國土、人民和可貴的生活方式。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在戰爭面前,你選擇了屈辱;當屈辱之後,你還是得面對戰爭。」

今天在台灣自認為追求和平、卻反對強化台灣戰力的人,其實就是在選擇屈辱:他們不譴責加害者粗暴,反而責怪自保者挑釁;他們自以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邪惡的幫兇。

最後,讓我用這段話和大家一起揭開「反戰」「和平」的假面具:「可怕的不是暴力,可怕的是習慣了暴力,而且因為自己的怯懦,努力為施暴者開脫。」

最後拜託大家:就算只在心裡也好,請,務,必,唾棄這種人!
近 31 日
1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在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訊息的立場:這則訊息明顯地帶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主張強化台灣的戰力,並批評反對強化戰力的人。閱聽人應該注意這種立場對訊息的影響,並保持批判思考。 2. 歷史事實的準確性:訊息中引用了一些歷史事件作為例子,但沒有提供具體的資料來源。閱聽人應該對這些引述的歷史事實進行進一步的查證,以確保其準確性。 3. 誇大或片面的陳述:訊息中使用了一些極端的詞語和陳述,例如「被滅了」、「全數抄沒」、「全部被公開行刑處死」等。閱聽人應該注意這些詞語是否誇大了事實或者是否存在片面的陳述,並保持對多元觀點的開放態度。 4. 情緒化的言論:訊息中使用了一些情緒化的言論,例如「邪惡的幫兇」、「務必唾棄」等。閱聽人應該注意這些言論是否過於情緒化,並保持冷靜的思考。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該保持批判思考,查證資料來源,並注意言論的立場和情緒化程度。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