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資訊大家都要看,因為實在是太恐怖太進步的詐騙技術了,只要填了你的基本資料,你的一生就完全被偷走了,大家務必要小心!也要提醒家人朋友注意
近 31 日
2 次瀏覽
本訊息有 2 則查核回應
hsii23 認為 含有正確訊息
引用自 hsii23 查核回應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含有資安專家的分析
以下為大略摘要:
一、網傳新聞片段出自一政論時事節目。該集節目中邀請《商業周刊》總主筆分享其雜誌報導有關個資、電信門號遭盜用、盜刷信用卡的詐騙真實案例。

二、資安專家指稱,網傳影片的個案是在一連串不自覺地洩漏個資下,一步一步逃過審核機制,被佔用所有的商業身份和資產。此案例比較極端一點,但金融身份被盜用的手法是現在非常常見的詐騙形式。

民眾若不小心將個資外洩,如姓名、身份證號、證件副本、地址、生日等,詐騙方會嘗試利用已經取得的個資,欺騙通訊行或銀行電信客服的驗證機制,冒用被害人身份變更、甚至辦理業務。

三、資安專家提醒,詐騙方盜取個資的手法非常多元,包括釣魚簡訊、假客服電話、含木馬程式不明APP等,也可能以假客服、假理專來電詐騙個人資料和銀行往來業務。民眾應提高防詐意識,勿隨意填寫個資、下載不明程式,遇到不確定的銀行、電信電話,也應做二次求證。

資料佐證

【事實釐清】網傳新聞片段「太恐怖太進步的詐騙技術,只要填了基本資料,你的人生就完全被偷走了!」?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650

【事實釐清】網傳新聞片段「太恐怖太進步的詐騙技術,只要填了基本資料,你的人生就完全被偷走了!」?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8版】 一、網傳新聞片段出自一政論時事節目。該集節目中邀請《商業周刊》總主筆分享其雜誌報導有關個資、電信門號遭盜用、盜刷信用卡的詐騙真實案例。 二、資安專家指稱,網傳影片的個案是在一連串不自覺地洩漏個資下,一步一步逃過審核機制,被佔用所有的商業身份和資產。此案例比較極端一點,但金融身份被盜用的手法是現在非常常見的詐騙形式。 民眾若不小心將個資外洩,如姓名、身份證號、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650
4000 認為 含有正確訊息
引用自 4000 查核回應
這是商業週刊1802期封面故事內容,也確實有這種冒用身分詐術。

Cofacts真的假的常常收到詢問假投資群組、假網站、假LINE帳號等的詢問,所以提醒您,切忌在來路不明的網站或通訊軟體帳號留下敏感個資。

很多的犯罪集團可能利用像振興券,或是疫苗等等一些小的好禮,去騙取民眾提供自己個人的,包含身分證字號健保卡的號碼等等,其實都是非常危險的。防止被駭的自保方法,除了常換密碼,裝防駭軟體工具,不同網站,用不同密碼,定期用個資保護的APP檢查有沒有外洩,重要交易,記得要雙重驗證。

如果懷疑身分被盜用了,也可以向聯徵中心申請,信用註記,要求加強身分確認,只要有不肖人士想去金融機構冒名,不管是開戶、半卡或貸款,系統都會提示做謹慎確認,防止被冒用,不用一一通知往來銀行,防範效力比列警示帳戶低,副作用比較小。

資料佐證

一支手機 偷走我的人生|電信商變詐騙破口!全球每年恐被偷走1.4兆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6007336
男手機門號被盜用 損失百萬.信用破產
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2201/202201202069399.html

一支手機 偷走我的人生|電信商變詐騙破口!全球每年恐被偷走1.4兆 - 封面摘要 - 商業周刊

你是否也曾被詐騙過?根據統計,全台至少約2萬5千人曾被詐騙集團騙過,詐騙,早已不是沒貪念、不點可疑連結就沒事。今年48歲的林先生就因手機被盜用,存款幾乎化為烏有,歹徒甚至冒用他的身分領五倍券、預約打疫苗。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告白:有天,我人在上海工作,忽然接到銀行信用卡部門打來電話,問我有變更信用卡資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6007336

男手機門號被盜用 損失百萬.信用破產 - 華視新聞網

受到疫情影響,零接觸的消費模式,已經逐漸成形,也就是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去年底的統計數字,使用過電子錢包的人數,已經超過1千5百萬人,不過也要小心,個資千萬不要輕易外洩,就有一名被派往中國工作的林先...

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2201/202201202069399.html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