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一次震撼世界,臺灣首當其衝...與大家分享認識一下!
氚(chuan)本質上就是一種氫原子。
什麼叫原子呢?
原子是構成所有物體的一種最小微粒。
氚(音同川)會放出一種叫β射線的東西。
本來β射線的穿透力不強,所以危害並不大。
但是,氚本質上還是氫原子,它還是可以和氧原子形成水。
而這個水也具有了放射性。
如果海裡的生物吸收了這個水,那麼氚就會進入生物體內。
在生物體內,β射線就會大肆破壞。
那麼氚,它會一直放出β射線嗎?
這種原子的放射性的時間,有一種度量辦法。
就是它衰減到一半質量時,所用的時間。這叫半衰期,氚的半衰期有多久呢?12.5年。
如果氚進入了海洋裡的魚,魚身體裡也有放射性了。
魚又被人吃了,那麼它會在你體內一直發出射線,有接近13年之久。
放射性物質,和一般的毒性物質不一樣。
毒,我們要看劑量有多少,達不到劑量,毒性就不會發揮。
但是放射性物質,只要存在人體內,就會破壞你的細胞。還會破壞你的DNA,造成各種各樣難以預測的危害。
您說呢?吃不吃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放射性物質汙染所產生出來的迴圈後遺症!...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2 則查核回應
MrOrz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MrOrz 查核回應
訊息中「放射性物質,只要存在人體內,就會破壞你的細胞」並無科學根據,「魚又被人吃了,那麼它會在你體內一直發出射線,有接近13年之久」也是錯的。

🩻 訊息中針對毒與劑量的觀念正確,但放射性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影響,其實也與劑量有關。主流學界認為,在輻射劑量超過 100 毫西弗(mSv)之後,才會觀察到有增加致癌的可能。根據計算,若以日本人攝取海產的習慣(每年平均 37.5 kg)持續吃福島電廠當地 4 公里內的海產五十年,輻射劑量亦僅數微西弗(μSv)而已,並沒有達到會增加致癌風險的劑量。

🐟 雖然氚的半衰期確實為十多年,但在生物體內不會停留那麼久,就會被代謝掉。氚以氚水的形式在生物體內的生物半化期 (biological half-life) 是 10 天左右,體內殘留的放射性核種每約 10 天下降一半,其餘排出體外,因此很難形成生物累積。即使氚在某些生物(如藻類與濾食性的蛤蜊)會與生物分子結合,使半化期拉長到一年,但也不會像訊息中所說,「會在你體內一直發出射線,有接近13年之久」那麼誇張。

資料佐證

公視我們的島 陳信聰採訪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
https://youtu.be/4_11sdw9D7Q
劑量計算:10分06秒處、32分06秒處
攝取海產計算:34分04秒處
氚的生物累積:11分55秒處

【低劑量輻射(100 毫西弗以下)對人體影響的觀察】
Radiation hormesis(低劑量輻射可引發身體的修復反應來抵銷游離輻射的破壞),以及與其相對的 LNT 模型(假設低劑量也有致癌風險)的介紹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adiation_hormesis

The Linear No-Threshold Relationship Is Inconsistent with Radiation B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Dat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63584/
LNT 模型與實際觀測不一致

【福島 ALPS 污水排放後,攝取海鮮者的輻射影響】
Bezhenar et al. (2021) Planned release of contaminated water from the Fukushima storage tanks into the ocean: Simulation scenarios of radiological impact for aquatic biota and human from seafood consump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5326X21010031
相關內文(1) A consumption of 37.5 kg seafood per year for 50 years was assumed.
相關內文(2) The cumulative individual dose to humans from all radionuclides for 50 years period is estimated at 3.4 μSv for the 10-year release scenario and 5.3 μSv for the 40-year release scenario.
*感謝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 提供論文出處

【氚的生物半化期】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https://tworis.aec.gov.tw/FAQ

【日本核廢水十個疑問!】吃到氚會怎樣?福島電廠排放到海的有什麼物質呢?|feat.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影音版 @EP.62

P來賓|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廖英凱2023年8月24日,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總量為134萬噸,預計排放30年。排放的核廢水中,有什麼有害放射物質?所謂的ALPS真的能完全過濾銫、鍶嗎?氚是什麼?對生物有何危害?為何放射物質會致癌?如何評估生物累積風險?中韓民眾為何搶購食鹽…?本集邀請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針對...

https://youtu.be/4_11sdw9D7Q

Radiation hormesis - Wikipedia

Radiation hormesis is the hypothesis that low doses of ionizing radiation (within the region of and just above natural background levels) are beneficial, stim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repair mechanism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adiation_hormesis

The Linear No-Threshold Relationship Is Inconsistent with Radiation B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Data

1. Rothkamm K, Löbrich M. Evidence for a lack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in human cells exposed to very low x-ray dos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100(9):5057–5062. [PMC free article] [Pub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63584/
E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 氚的“生物半衰期”約為10天。在生物體內會透過代謝,排出體外,不會累積在人體特定組織中。(資料: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 核輻射對身體的影響要根據接受到的總劑量而定,要考慮的是你吃到的“機率”跟“量”會有多少。真的擔心受到的總劑量太多,反而應該從更有效率的方式著手:保持身體健康以避免需要接受醫療檢驗的輻射、避免出國旅行接受到高空輻射。(資料:原能會輻射劑量比較圖)

- 雖然說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但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接受的輻射量比瑪麗居禮還大,瑪麗居禮從接觸放射性物質到離世,長達44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放射性物質。瑪麗居禮從1890年開始做研究,長時間暴露於釷、鈾、釙、鐳等放射性物質之中,當時不知道輻射對人體有害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他直接以手接觸濃縮鐳、放在辦公室抽屜、裝在試管放在口袋、甚至每天晚上看著床邊發出柔和光線的鐳入睡,幾十年間患上多種慢性疾病如:白內障、貧血、耳鳴、疲倦等,1934年因再生不良性貧血逝世。(資料:瑪麗居禮維基百科)

資料佐證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https://tworis.aec.gov.tw/FAQ

原能會輻射劑量比較圖
https://www.aec.gov.tw/u/v/o9

瑪麗居禮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玛丽·居里

瑪麗·居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波蘭語:Maria Skłodowska-Curie,波蘭語發音:[ˈmarja skwɔˈdɔfska kʲiˈri];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原名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ˈmarja salɔˈmɛa skwɔˈdɔfska]),通稱瑪麗亞(Maria,法語:Marie,法語發音:[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玛丽·居里
2 則回應被作者自行刪除。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ChatGPT 自動分析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