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in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騙徒最常冒充名人、金融(證券)機構人員、政府機構人員、網購賣家、公益團體人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旅館人員、台電客服人員等身分,讓受害人卸下心防;或是採用實名,但實際上卻是非法金融業者、別有居心的網紅、YouTuber等。在與被害人聯繫上之後,騙徒就會開始取得受害人信任、或用利益誘惑、或給予被害人壓力,以進行金融詐騙。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251/6522101

投資詐騙三樣態 當心中招 | 聯合新聞網

台股近來交易熱絡,投資詐騙訊息猖獗,犯罪手法不斷推陳出新,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大眾,應審慎判斷投資訊...

https://udn.com/news/story/7251/6522101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